第31章 牛马修书(下)(2/2)
眾臣疑惑更甚,让一眾重臣不修史籍,不修重典,修蒙学?
太子意欲何为,莫不是气急而胡闹乎?
于志寧见眾臣皆默,只能出言道:“蒙学已有《千字文》,何必再修?”
李承乾望向眾臣,便知其內心千万个不乐意,该搬出大杀器了。
李公,对不住,借名头一用!
“诸位,李公生前曾教诲於孤,学要有其法,得其道,方能有所增益,若是照本宣科或闭门造车,难以寸进!孤深以为然,其法令孤有所得,如判两人。今欲修蒙学,便是与此有关。”
眾臣肃然,瞬收起浮躁之心,太子学识进展,眾人有目共睹。
为了抹黑隱太子,李纲之名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下,早已声誉日隆,儼然成了士林典范。
民间流传,並不是李纲教不好太子,而是之前两位太子人太坏了,不配大位。你看当今太子在其教导之下,可谓有明君之相。如此说来,当今圣人理应登位。
最为关键是李承乾在李纲临终之前昏厥威力太大了,已成君臣师徒相得的名场面,李承乾可以想像往后史官定会狠狠记上一笔。
李承乾见效果已成,开口道:“孤欲修三书。其一,李公曾用诸如钟会答魏文帝之言『裴楷清通,王戎简要』教於孤,其皆用於四言韵文,且每句具有典故,令人深省,孤闻之即通。故此,可以此法成书,谓之《蒙求》。”
眾臣闻言眼前一亮,此书可以大做文章,若是编修得当,功在千秋矣。
“臣欲领下此责,编纂此书。”杜正伦率先道。
于志寧之手僵在半空,新履职的,你不讲武德!
“臣欲同领此责。”
李承乾摆手示意,稍安勿躁,道:“《蒙求》仅是其一。其二,孤欲称之为《三字经》,李公曾教孤,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可惜未能成书。今欲將此任託付於诸位。”
“此书应囊括文学、歷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诸如此类,並以彰显仁,义,诚,敬,孝等思想,编纂而成。”
原版《三字经》,李承乾倒是记住不少,但其不少內容乃隋唐之后,只能苦一苦东宫诸位牛马,待其编纂差不多,再替加一些原句,应能成书。
于志寧闻言,心道此法甚是新奇,抢先一步,道:“臣欲领下此责!”
没人抢,不对劲。哦,还有其三,草率了,太子没说完。
李承乾沉吟片刻,脸上颇为正色道:“其三,既是蒙学,亦为重典!”
眾臣闻言,齐抬头,神采奕奕,如此一致,好生有趣。
“孤欲奏请陛下修《氏族志》,重编天下氏族。待《氏族志》编纂完善,再挑其姓氏,四字成句,编成《百家姓》作为蒙学读物。”
眾臣相视一眼,齐起身!难得呀,就连李百药此等大忙人亦不例外!
“臣欲领下此责!”
李承乾不欲参合分配修书之人,且此事还需稟告李世民,就让眾属臣折腾去。
隨之,起身道:“此事便由於庶子同杜庶子领诸位共同商议,擬一份奏章以东宫名义上奏陛下,至於三书如何修,何人修,且自行商议再交於圣裁。”
“李詹事另有要事,且修《齐书》,便不参与此次修书。”
李承乾说罢,脚底抹油,溜了!
身后儼然传来议论之声,此次竟属于志寧之声最为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