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安心立命(2/2)
在李承乾引导之下,杜正伦似乎忘记自己身份,追忆在往昔之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李承乾提问总能恰到好处,侧耳倾听,眼含求知慾,让杜正伦如同喝了陈年佳酿,口沫横飞了半个时辰,意犹未尽,懂事侍女已悄悄递上茶水。
“……既喜光华旦,还伤迟暮年。犹冀升中日,簪裾奉肃然。”李承乾適时吟诵道,“杜师傅,韶华虽逝,不必自艾,若上天垂怜,孤与师傅尚数十年情谊,以为然否?”
你的好,我全记得;我全记得的,只有你的好!李承乾是个好做功课的孩子。
杜正伦竟掩面而泣,古人就是多情。
李承乾吟诵正是杜正伦於玄武门侍宴所作,知此诗亦寥寥数人矣,此刻从主君口中吟出,焉能不动情,人群汹涌中,我只关注了你!且李承乾那渴望君臣相得的愿景,著实正中心怀,久久不能言。
“孤可是胡言乱语了,杜师傅切莫介怀!”
杜正伦收敛心神,道:“臣只是甚喜无状,让殿下见笑。”
李承乾见气氛烘托差不多了,该说点正事了。
“杜师傅今日殿中所言,孤记下了。至於今日之事,可有疑虑?”
杜正伦瞬间正襟危坐,道:“臣虽有疑,但殿下如此行事,东宫眾僚属欣然景从,想必別有用意,臣只是一时琢磨不透。”
“无妨,师傅欲孤专修德行,习治国理政,此言並无不妥。但孤身为东宫之主,东宫困顿至此,亦无从改善,其过大矣!”
“礼记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孤若是东宫都治不好,以此能耐,日后若荣登大宝,於天下而言,大祸矣。”
杜正伦闻言,迅速叩拜行礼:“殿下睿智,此乃真知灼见,臣为大唐贺!”
“快快请起,莫拘泥於礼数。”
“至於致知院,东宫师傅皆是孤之心腹,杜师傅虽新入,但持正守节,治国良臣,孤必不隱瞒。”李承乾顿了顿,意扯皇帝大旗,低声道:“致知院乃陛下为天下寒门学子而设,虽朝中有科举,但寒门子弟若想出头,微乎其微。师傅於前朝中秀才,除却才识冠绝天下,还因出自杜氏望族。”
杜正伦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身为名门望族一员,这里面苟且焉能不知。
待听到致知院乃陛下亲设,心神大振,似乎听到什么了不得的机密一般。朝中皆知,此乃为太子晓百姓事而赐下,如此说来,定是陛下与殿下之间的默契,殿下对某竟这般推心置腹。
“臣愚昧,竟不知殿下用意。”杜正伦告罪道,一想到李承乾说还有几十年的情谊,心中奋进之火燎然,隨之神色坚韧起来,“殿下,世家望族自汉末以来,左右天下数百年矣,如同擎天巨柱,盘根错节,恐一时难以奏效,若殿下有此志,臣愿效犬马之劳。”
李承乾心大喜,隨之心算杜正伦此话中有多少真心实意,毕竟对方亦是出身望族,本欲试探其態度,但此刻似乎变得诡异起来,望族中出了叛徒。
且不管杜正伦作何思虑,此刻稳其心才是当务之急,道:“孤尚年幼,还赖杜师傅多加扶持!”
年幼?確实年幼,但行事已有储君之范。莫非推迟加冠是为了方便行事,掩人耳目。杜正伦越想越觉得事情真相不远矣,难怪朝臣口中与东宫中太子判若两人。
“臣必竭尽所能,定不负陛下和殿下重託!”
李承乾不知道杜正伦心中所想,若知,必乐极!
李世民不愿李承乾过早加冠,纯属皇权下帝王矛盾复杂心思作祟,而李承乾纯属懒,不想频繁上朝,不想过早结婚,只想苟住发育,时不时给李世民找找项目,让他多些美名吧!
后世满清雍正帝多辛苦,乾隆帝就有多幸福!李世民,打工仔,亲政务,盈国库,承乾欲做啃老的小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