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百药辩礼(2/2)
只能硬著头皮奏道:“臣奏太子加冠,不过许授官之权不合礼数,望陛下明鑑。”
房玄龄见同僚言罢,道:“陛下,臣以为太子当加冠,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国事,何尝不是尽孝,且陛下子嗣眾多,诸王公主亦可於陛下膝下尽孝,此次奏请,並不符礼制,望陛下明鑑!”
“请太子加冠,望陛下明鑑!”
群臣见左僕射发话,纷纷附和,东宫属官尤甚,唯独李百药一动不动,于志寧急得差点骂娘。
“陛下,可否容臣稟奏一二?”李百药从容起身,躬身行礼。
魏徵等人顿时面露不善之色,这廝莫不是臥底?群臣中出了叛徒了。
李世民正欲强权镇压,见李百药再次站出来,瞬间来了兴致,道:“卿任礼部侍郎,此事由卿议,再合適不过。”
“陛下,此事確不合礼制!”
李百药此言一出,群臣脸色缓和下来,还是好同志!李世民脸色一敛,看不出悲喜。
“但太子纯孝之心,天地可鑑,陛下不忍天家父子之情疏远,推迟加冠乃人之常情。陛下欲让太子习治政,特许授官之权,臣以为並无不妥。既不符礼制,那便略作调整便可!”
“陛下御极曾颁发《贞观令》,以职事高者为'守',其欠一阶,为'兼',太子未加冠,所授之官,不宜直任,不宜正除(正式任命),改为守与兼,先前有职官者,则为守,若是白衣拔擢,则为兼!待太子加冠,居时再令门下核准,陛下过目,再做正除。”
李百药意思再明白不过,既然太子未加冠,那么所授之官,都不是正式任命的,之前有官身在身的,升迁贬謫,都是作为试用期来考核的;而没有官身的,那是临时工。等太子加冠成年了,门下省再审核一次,陛下过目之后,觉得没有问题了,那就正式任命。
朝中再次陷入死寂,好一个刁钻的角度!李世民都想別过脸去笑了,相处数载,竟不知他李重规(李百药字)有如此能耐。初以为其才华出眾而已,不料还精於此道。莫不是太子早已发现其才,我儿聪慧已紧追我矣!
“眾卿有何异议?”李世民適时问道。
朝中又是一静,群臣多少有些始料未及,此事还能这般操作。也罢,反正也是东宫芝麻绿豆小官,不是正除,掀不起什么风浪。
以魏徵房玄龄为首重臣闭口不言,算是默认了,至於赐別院什么的,懒得过问,就濮王(上一次濮王去世,此时这封號是没人的,后李泰被贬之后,再升濮王)那別院,锄草尚且费些时日。
韦挺和杜楚客对视一眼,之前筹划一一落空,虽然推迟太子加冠,但这般不伦不类的结果著实让越王王府僚属如咽了苦果。
杜楚客见没人提別院之事,顺势上奏道:“太子居东宫,已有崇文馆,何须再赐別院。”
李百药战力依旧处於巔峰之状,见有人出列,略喜,某欲一打十!
只不过李世民接过话柄,李百药著实难受至极,古有诸葛丞相舌战群儒,今日李庶子辩翻朝野的野望瞬间被阉割,意犹未尽,实属可惜!
“太子长於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此院为致知院,意在让太子亲近百姓,晓百姓利害事,知民间之疾苦,方能持身以正,日后克承大统,不至於为祸天下。”
“陛下圣明!”
……
两仪殿外,李百药与魏徵驻足对立,静默无语。
魏徵:好你个李重规,某小瞧你了!
李百药:失敬失敬,也就一般尔!
魏徵:下次走著瞧!
李百药:放马过来!
魏徵忿,李百药喜!
哼……
两人拂袖而去。
韦挺和杜楚客无奈摇了摇头,这一盘棋,全输了,气极。
于志寧五味杂陈望向李百药离去身影,他何时和太子这么亲密了?
甚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