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三大无敌,眾神朝拜图(2/2)
“而顶尖之上的无敌,更是被冠以神王之名。”
“养魂玉棺的主人,便是三大无敌旧神中的地祖。”
“地祖在人间留有一处神宫,若是养魂玉棺当真留在人间,应该就在那座神宫之內。”
李砚知听出了徐祖的话外之音,“老师的意思是,地祖还在天界,还没有死?”
徐祖点了点头,“三大无敌旧神,怎会逗留人间?他们高高在上,隨意发布一道神諭,便会有无数旧神为之卖命。”
李砚知目光微微凝滯,心中的不安却在不断上升,他意识到泰山封禪时,欲要强行降临人间的天上之神,最多最多也不过是顶尖之下的存在。
但即便如此,人间几乎没有什么手段可以限制对方。
要不是有无坚不摧的天门,现在的天下,恐怕又要回到旧神时代了。
若未来天门洞开,天界眾神再次降临人间,人间亿万百姓,真能对无敌旧神造成一丁点威胁吗?
他又想到了什么,伸手指了指天上,“老师,那金丹大日又是何种层次的旧神所化?”
“我听闻是很多旧神遗骸凝练而成。”
徐祖解答道,“是,也不是。”
“金丹大日的確是由很多旧神残骸聚炼而成,但其核心,其实是八大顶尖旧神中的一位。”
“若没有,就算有再多的旧神残骸,也不可能形成如此惊人的金丹大日。”
李砚知心头剧震,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只有一尊顶尖旧神!?”
他以为金丹大日中最起码应该埋葬了两三位顶尖旧神,没想到仅仅只有一尊。
“不错。”徐祖没有任何隱瞒,“当初有一尊顶尖旧神在人间寻找宝物,因帝顓项隔断天人两界,所以被迫逗留人间,衰弱了数千年,直至陨落。”
“此神名为火神,执掌天下之火,其身死之后,陛下藉助这火神之火,熔炼了不少旧神残骸,实际上是想將这些旧神残骸磨灭。”
“当然结果也不错,因为有火神之火始终镇压在,金丹大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那些旧神残骸也都老老实实逐渐消亡,没有闹出旧神復甦的情况。”
李砚知强行压下心中的万千思绪,將注意力转移到养魂玉棺上,旧神时代的秘辛固然重要,但现在对他而言,只有保住性命才是关键,
“老师可知那神宫的方位?”
徐祖轻嘆一声,“具体方位,天下无人可知,但大致范围,为师还能够確定,大抵是今西境边缘的崑崙山中。”
“崑崙山你应该也清楚,那里被誉为眾山之祖,占地极广,地祖神宫甚至有可能藏在某一处山体中。”
“想要找到,无异於大海捞针。”
李砚知心中不禁有些无力,老师讲的越多,就越说明地祖神宫难找。
否则这么多年下来,天门关上之后,人间旧神们谁还能忍得住爭夺地祖宝藏的衝动?
要是知道具体方位,估计早就抢成狗脑子了。
徐祖並未说完,“而且为师怀疑,这座地祖神宫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变换一次方位。”
变换方位—
李砚知將手中古籍闔上,这岂不是意味著地祖神宫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养魂玉棺更是无从谈起?
崑崙山地界本就占地极广,地祖神宫还会变换地方,谁能找得到?
但就在此时,徐祖又摸出一幅图,放在李砚知面前。
李砚知看著眼前斑驳的古图,有些不明白图中的意思。
徐祖笑著解释道,“当年天人两界还是一体时,地祖也曾在人间神宫小住。”
“在此期间,每逢地祖诞辰之日,眾神便会前往神宫朝拜。”
“这幅古图便是眾神朝拜图。”
李砚知脑袋里隱隱掠过一丝光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刻意捕捉这个灵感时,脑袋又一下子变得迟钝起来。
徐祖指著图上的眾神,“既然是眾神朝拜,那们肯定知道神宫的位置。”
“这里面有些旧神,就有不少陨落在人间,甚至形成了禁地。”
轰隆—·
李砚知脑海中似有惊雷炸响,顿时反应过来,
“所以,如果能在这些旧神身上找到朝拜的路径线索,兴许就能找到地祖神宫—”
徐祖拍了拍李砚知的肩膀,“不错,就是这个道理!”
“禁地中,必定有旧神残骸,必定有神性,而旧神神性基本经过炼魂,其中蕴含著魂魄碎片,也许能从中找到记忆碎片也说不定。”
他从怀中摸出了最后一张图,放在李砚知面前。
“为师標註了二十七座禁地,这些禁地与眾神朝拜图中的部分旧神,息息相关。”
“兴许可以在这些禁地中,拼凑出当年朝拜的路径线索。”
李砚知一直悬著的失望的心,一下子又活了过来,他长舒一口气,朝徐祖恭敬行礼,“老师为弟子这般弹精竭虑,弟子惭愧。”
徐祖哈哈笑道,“这有什么?老师为弟子担忧,为弟子考虑,这不是天经地义之事?”
“你且先考虑如何重修之事,寻找养魂玉棺,可以暂时缓缓,最起码要有自保之力才行。”
“原本为师应该带著你去搜查线索,但始皇帝在奉阳,为师离不开,到时候看你两位师兄有谁有空,和你一起出发。”
李砚知再次朝徐祖恭敬行礼,心中似有暖流涌动。
天下禁地陆续暴动扩张,还有邪方在其中浑水摸鱼,百姓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看似还远不如边境將士的死亡人数。
但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却令人颇为忧心。
这说明禁地迷雾蔓延占据的地域,还在不断增长,一旦几座禁地之间的迷雾连到一起,那后果—.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慄。
各地方士义土,在钦天监的带领下,积极疏散百姓,清缴趁机作乱的邪方,还会猎杀禁地中的异兽蛮兽。
这样的情况尤其在始皇帝颁布剷除禁地的御令,九州金鼎重现人间之后,变得越来越多。
各地已经开始出现立下赫赫战功的强大方士,震动一方。
而气运金鼎逸散而出的气运金光中,流淌著密密麻麻的方士姓名,这些姓名占据气运的多少,在某些情况下,无疑又代表了在剷除禁地中的功劳大小。
很快就成为了考校方士实力的標准之一。
民间將其称之为,九鼎金榜。
隨著时间推移,九鼎金榜顶端,越来越多的天骄道子位列其上。
这些人都曾参与过定法之事,互相之间还算熟悉。
可唯独有一个本应占据鰲头的名字,却迟迟不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