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一单(2/2)
经过两个多小时后,终於抵达中途站点,接著又改成步行。
他们背著行囊,沿著蜿蜒的小路弯弯绕绕了快一个小时,终於才找到了客户所在的村子。
“这也太远了,路上又坑坑洼洼的,顛得我都要吐了。”江浩川一个劲地吐槽,“这项目要是接下来,岂不是要来回跑好多次?想想都头疼。”
余航自己也有些不適,看著跟来的两位女生,也是脸色惨白,再加上步行的道路也是尘土飞扬,乔柔的连衣裙都弄脏了。
“不好意思,让你们受苦了,早知道就不让你们来了。”余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感觉自己有些愧疚。
“没事没事,我们就当来踏青的,天天呆学校里也闷得很,出来走走也挺好的。”乔柔依然充满活力地笑著。
“没想到繁华的沪上周边还有这样的村子。”吴楚怡感嘆道,“我的苏杭老家都比这里现代多了。”
余航笑了笑没说话,在沪上西南部地区的一些村落,往往被纵横交错的河道环绕,交通不便。
村民进出主要依靠小船摆渡或者狭窄的土路,一到雨季道路泥泞难行,出行非常不便。
这些村子距离沪上的中心城区较远,公共运输线路少且车次间隔时间长,村民去一趟沪上市区可能需要换乘多次交通工具,非常耗时耗力。
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生活比较艰苦。
但农业生產方式较为落后,大多还是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播种、收割等环节很多都是靠村民自己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极低,效率低下。
生產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便造就了脱离城市的现状。
一直要到2000年以后,隨著沪上整体经济的发展,这些贫穷村子才逐渐迎来发展的机遇。
沪上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电等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农產品加工业,这些村子才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儂是交通大学额航川科技伐?”一位髮鬢微白的中年男子问道。
“对的,您就是张村长吧。您好,我是负责设计的余航。”余航和对方握了握手,寒暄了几句。
“哟,没想到儂拉公司额设计师哪能介年轻额啦。”张村长笑著拍了拍余航的肩膀,语气中带著一丝惊讶。
“也没有多年轻啦,我已经干了好多年的船啦。”余航往黄甫江方向指了指,笑著说道,“外滩那里有一条『沪上3號』旅游客船就是我参与设计的,您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那条“沪上3號”正是之前傅星文团队的那条船,现在已经投入运营了,还上了电视新闻,在沪上小有名气。
余航察觉到对方看他们几个学生模样,怀疑他们的设计实力,才会说他们看起来年轻。
如果在甲方面前露了怯,就会处处被质疑,造成对方不配合,使得项目很难推进,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所以余航才会搬出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安心。
“哦哦,阿拉晓得额,电视浪向播过额,老漂亮额啦。”张村子这才喜笑顏开,对余航的態度也变得热情起来。
“走呀,儂拉坐车辛苦嘞,正好也是中午哉,先把饭吃好勒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