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李淳风(2/2)
陈茂生突然想到了一个猜测:“毕竟,这些农作物都是经过多年改良培育,才呈现出如今这般模样,完全是现代的样子,而非古代的模样。”
就以玉米为例,现代的玉米高產又美味,玉米子粒粒饱满。然而,最初的原始玉米可並非如此,產量低,味道也一般,玉米籽更是乾瘪得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培育,才逐渐变成了现代我们所熟知的模样。
陈茂生看著眼前那颗粒饱满的玉米,心中十分確信,这绝对如同现代一般,是优良的玉米品种,而非原始的初生模样。於是,他心中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倘若真有穿越者,那很可能是一个“身穿”並带著这些东西的穿越者,这和他这种“魂穿”可是大不相同。
“是不是这样呢……”陈茂生思索片刻,决定开口询问县令:“县令大人,这些神物,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的?”
虽说陈茂生年纪尚小,但凭藉著“神童”的名號,还曾得到过唐皇李世民的赏赐,县令此刻倒也没有摆出高冷的架子,而是耐心回復道:“这些神物,乃是天赐啊!我大唐蒙上天恩泽,陛下受上天眷顾,所以才得以获得这些神物,用来造福大唐百姓……”
一听这话,陈茂生便不再追问了,因为他心里明白,此时再问下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只能日后找机会再探寻一番了。”陈茂生暗自琢磨,“倘若真有其他穿越者存在,而且还將这些农作物推广开来,那我很多计划,可就不能贸然实施了。”
想到这里,陈茂生准备重新规划自己的计划。他心中那些宏图大志,只能暂时搁置一旁,当务之急是要先弄清楚这些农作物的来源。
与此同时,李淳风离开了长安城。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长安城墙,心中五味杂陈。
此次离开长安,虽说並非意味著永远不再回来,但往后回来的次数想必也不会多了。对於大唐,他心中已没有太多的留恋。一方面,车迟国对他有著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大唐如今的种种状况也让他感到失望。
他之所以还留在大唐,更多的是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於自己的“传承”。毕竟,他当初就是在这大唐获得了这份传承,若能在离开之前留下一份,再去往车迟国,才能念头通达,无愧於自己的內心。
在长安城中,李淳风並未遇到合適的人选。於是,他离开了长安城,打算在大唐的土地上四处走走看看,寻觅一个合適的传人。
其间,李淳风听闻了大唐各处有“神童”出世的消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陈家村。
一路上,李淳风一边打听一边前行。没过多久,他便来到了陈家村外。
“陈家村有位神童名叫茂生,两岁便能识千字,三岁就能吟诗作对……”李淳风身著一身道袍,一边向人询问陈茂生家的位置,一边心中暗自思量:“似这般人物,要么是天赋异稟,要么是得了宿慧,只是不知是否具备修道的天资。”
思索间,李淳风来到了陈茂生家门口。他站在门前,高声唱道,隨后说道:“贫道路过此地,想討碗水喝,顺便见见茂生神童。”
陈茂生之父陈实听闻有道人前来,赶忙將李淳风迎进了家中。在当时,和尚、道士这类出家人的地位,比寻常百姓要高一些,寻常百姓对他们也都颇为尊敬。
“敢问道长道號?”陈实还特意询问了李淳风的道號,以此来確认他是否是真道士。
“贫道道號『黄冠子』。”李淳风说道。
陈实挠了挠头,他从未听过这个道號。虽说在大唐的修道界,“黄冠子”这个道號可谓是大名鼎鼎,但寻常百姓却並不知晓。
“茂生!茂生!”陈实大声呼唤著自己的儿子。
陈茂生之前就听到门外有道人的声音,心中也涌起了一丝好奇。听到父亲的呼唤,他走出屋子,便看到了院子里的这位道人。
陈茂生微微一愣,眼前这位道人,那模样,简直太像道人了。道风仙骨,標准得不能再標准。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陈茂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標准的道人。
“茂生,这位是黄冠子道长,听闻了你的名声,所以前来看看。”陈实在一旁介绍道。
“黄冠子?”陈茂生一听这个名字,便觉得有些熟悉,仿佛曾经在哪里接触过。
“黄冠子……我今生可从未接触过这类道士,倘若听闻过,那应该是在前世。”陈茂生心中暗想,“倘若在现代听说过『黄冠子』,那说明这个道士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一直传到后世?”
带著这样的想法,陈茂生想要获取更多信息,便问道:“黄冠子道长,不知您俗家姓名叫什么?”
李淳风微微一笑,说道:“贫道道號黄冠子,俗家姓李,名淳风。”
“李淳风?”这个回答,直接让陈茂生呆立当场,整个人都惊呆了。
“李淳风?”陈茂生又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迴荡。
如果说“黄冠子”这个道號,只是让陈茂生隱隱约约感觉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那么,“李淳风”这个名字,对他而言,那可真是如雷贯耳!
李淳风是谁?陈茂生自然再清楚不过。他乃是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歷算、阴阳、道家之说。
然而,这些成就还不足以完全彰显他的地位。重要的是,李淳风无论是在道教歷史上,还是在正统歷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堪称首位为“风”划分等级之人。
在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里,他与袁天罡一同创出了神秘的《推背图》。
这《推背图》究竟是何物呢?它本是用於推算大唐国运而作,其中精心排列著六十卦的名称与象序,並且依照天干地支相互搭配,按照甲子、乙丑的顺序循环往復。整部书精准地预测了唐朝以及后续朝代发生的诸多重要事件,其神奇之处令人惊嘆。
而书的最后一卦,有一道颂词写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也正因如此,这部奇书便得名《推背图》。
“这位,可真是道门中超凡入圣的存在啊!”陈茂生脑海中,关於李淳风在歷史上的记载如潮水般闪过,最终化作了一声由衷的感慨。
毫无疑问,这是陈茂生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所遇到的第一位重量级人物。这般际遇,让陈茂生內心久久难以平静。
而李淳风,似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陈茂生內心的波澜。
“哦?小神童,你似乎知晓贫道?”李淳风看著陈茂生那略显异样的神情,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瞭然。
不过,李淳风心中仍存有一丝疑惑,这陈茂生究竟是如何得知自己的呢?
李淳风对自己的情况有著清晰的认知。他虽在朝中担任官职,但名声並不显赫,寻常百姓很难知晓他的存在。只有修道界的一些人,对他才略有耳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