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世镇安南(2/2)
“陛下,英明!”
“刚刚和中南部地区取得了联繫,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活跃在各地的叛军和海盗,没有和虞军发生衝突,直接就带著城池土地投奔了过去。
我们派过去的招安官员,除了少数侥倖逃过一劫外,大都沦为了他们的投名状。
从目前的情况判断,王国中部、北部大部分地区,均已经落入敌军之手。
南部地区除了少数地区,还有本土势力趁乱自立外,剩下的区域也都归於大虞磨下。”
陈初阳的坦诚,让胡新波一肚子火没地方发。
早就知道局势不容乐观,万万没有想到,能糟糕到这种地步。
这才短短数月功夫,虞军就收降了他们的大部分疆域。
“你的意思是四分之三个大——安南国,都落入虞军手中?”
话到了嘴边,胡新波急忙改了口。
要谋求大虞的谅解,再用大越皇朝,那时就是找死。
手中的本钱,打的所剩无几,他的底气也越发不足。
“是的,陛下。”
陈初阳沉声回答道。
“您还有什么坏消息,也一併说吧,朕能够挺得住。”
胡新波一脸苦涩的说道。
把国家从鼎盛状態带入深渊,他已经能够想像到,史书上会如何评价他。
倘若和大虞谈判失败,不幸遭遇灭国,估摸著连帝王本纪都不会有。
站在大虞的立场上,安南就是一分裂割据政权,妥妥的反贼一枚。
一旦回归统一,那么之前的歷史,就成了地方志。
“陛下,我们的粮食不多了。
敌军封锁了交通要道,禁止一粒粮食流入我们的控制区。
隔壁的宣抚司,也收到了大虞朝廷的警告,派兵封锁了边界贸易。
光靠辖区內几个州府的民眾,很难养活大军。”
户部尚书阮新杰的话说完,大殿內一片死寂。
为了养活军队和官僚队伍,他们已经在控制区內穷兵武。
怎奈这些山地省中,还有大大小小若干土司。
和平年代,这些土司都不怎么老实,何况是现在这种时候。
给面子的土司寨子,还象徵性给他们缴纳一笔赋税。
不给面子的,直接派兵赶人。
几度想要出兵征討,考虑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最终选择放弃。
“向隔壁的老窝宣慰司发出警告,如果他们敢封锁商道,老子就拖著他们一起下地狱。
派人联络缅甸王,告诉他吞併车里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地区的事发了。
大虞今天能覆灭我们,明天就不会放过他。
要么和我们联手,一起把虞军赶出去。
要么大家一起洗乾净脖子,等著敌人动刀子!”
胡新波近乎咆哮的怒吼道。
儘管他知道,自家全盛时期都干不过大虞,再添上一个缅甸王国一样不起作用。
可生死关头,他还是想放手一搏。
即便想通过谈判,结束这场该死的战爭,手中的筹码依旧是越多越好。
“陛下,这恐怕会適得其反。
我们和老窝宣慰司之间的关係,一直都非常糟糕先帝朝时期,就先后爆发了三次衝突,均以我国大胜而结束。
在这期间,侵吞了不少当地土司的地盘,双方早就势如水火。
在我们强盛的时候,他们不敢闹腾,现在就不一样了。
倘若再刺激一下,搞不好他们会和大虞一起出兵,前后夹击我们。
缅甸王国那边,多半也指望不上。
他们就是一群胆小鬼,根本没有胆子挑战大虞。”
阮新杰当场破灭了胡新波的幻想。
放以往的时候,哪怕明知道老大决策错误,他们也要顾全其面子,只会委婉的反对。
可是隨著战场局势的持续恶化,发起这场战爭的胡新波,早就成了无数安南人心目中的罪人。
在安南內部,甚至生出了废除胡新波,向大虞请罪的呼声。
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现在看胡新波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不是担心擅自更换国王,可能引发內战,大家早就行动了。
平日里交流的时候,也没了往日的尊敬。
“罢了!”
“既然找不到援兵,你们就自己看著办吧!”
胡新波心力交的话,为这场不欢而散的交流,画上了一个句號。
汉水侯府。
“圣旨到!”
宦官的声音响起,早有准备的侯府,此时已经大开中门,设好了香案。
只见李牧身著官服,带著一家老小,来到开阔地带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汉水侯忠公体国”
一系列的夸讚之词,李牧直接略过,他只知道自己的苦心谋划成功了。
这一天来的之快,比预想中还要顺利。
就仿佛皇帝和百官怕他推辞不受,还许诺了一堆额外条件。
不光让出任安南都护,世代镇南安南地区,还把三宣六慰也划了过来。
儘管大虞对这些地区,都只是名义上的统治。
每年除了象徵性收取赋税、徵发役外,对当地的具体事务,朝廷从不干涉。
可在法理上,这些地区依旧属於大虞的疆域,
有了朝廷的授权,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插手这些地区。
最关键的是两广总督之位,並没有被立即撤销,而是允许他干满一任。
至於承诺的钱粮补贴,李牧直接选择了无视。
以朝廷的屎尿性,这些承诺顶多前几年能兑现,后面財政一困难,就成了空头支票。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双手举过头顶接下圣旨,隨即起身放在香案上。
“苏公公,临行之前,陛下可有交代?”
走完了全部流程,李牧开口询问道。
眼前这位传旨的宦官,一直跟在永寧帝身边伺候,
这次把他派了出来,明显不是单纯为了宣旨。
“侯爷,陛下说国事艰难,这次委屈您了。
有什么需要,您儘管开口,能办的肯定给您办!”
苏浩宇严肃的回答道。
时代不一样,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不一样。
在满朝文武眼中,安南就是比广西更偏僻的蛮荒之地。
让意气风发的当朝侯爷,镇守这种鬼地方,那就相当於发配。
朝廷惩处犯人,死刑之下最严苛的惩罚,就是流放岭南。
从地图上看,安南最靠近广西的疆域恰好属於岭南,更多的疆域还在岭南以南。
如此安排有功之臣,明显存在故意打压的意思。
如果不能让李牧心甘情愿的接旨,事情传了出去,那就是朝廷薄待功臣。
“陛下言重了。
为国效力,哪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昔日黔国公能为了江山社稷,放弃了京中的舒適生活,本侯自然也可以。
劳烦公公转告陛下,南疆之事交给本侯,定不会让他失望。
只是安南地区局势复杂,当地民心未稳,暂时不宜徵召本地青壮入伍。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两广之兵协防。
一应军费开销,都护府无力筹集,需要两广协餉。
为平衡人口结构,臣提议把部分两广部队,划入安南都护府。
迁徙一批军户过来定居,就地屯田以减少財政开销。”
李牧当即回应道。
“侯爷放心,此事我定当如实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