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內家功法(2/2)
叶文轩跟著孩子们一同来到菜地,看到庄园的农具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旁。这些农具基本都是元朝常见的铁製农具,如犁、锄、耙子等。犁是单鏵犁,用於翻土;锄头则是常见的直柄锄,用於除草和鬆土;而耙子则是木质柄与铁齿的结合,用於平整土地。
叶文轩本以为这些孩子都他们“穿越三人组”一样对干活一窍不通。
尷尬的是不会干活的就他们三人。
一群小的孩子在前面拉绳子,那个稍微大一点孩子则熟练的操作著单鏵犁。
“穿越三人组”只能手拿锄头到边边角角的地方锄地。
叶文轩发现单鏵犁虽然能够翻土,但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土壤较为坚硬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不如后世的双鏵犁,双鏵犁翻土的面积更大,效率也更高。而直柄锄的使用也显得费力,长时间弯腰劳作容易让人疲惫。锄头可以把直柄改成曲柄,这样使用时不需要过度弯腰,能减轻腰部的负担。叶文轩心中萌生了改进这些农具的念头。
沫珊珊则关心在元朝这个季节可以种什么蔬菜。
於是上前向询问:“现在春节刚过,適合种些什么蔬菜?这样到开春时就有新鲜的蔬菜吃了。”
一位经验丰富的男丁回答道:“这时节可以种些耐寒的蔬菜,比如菠菜、春葱、韭菜和香菜。这些蔬菜发芽快,天气稍微暖和些就能长出来,適合在早春收穫。”
叶文轩听到后,感慨道看来要吃到西红柿和辣椒是不可能的了。辣椒是明朝传到中国的,西红柿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大约在明朝末期或清朝初期。
还有玉米、红薯等作物元朝还都没有,看来要想吃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海外找了。
好的是大蒜元朝时已经有了,要不真的是”吃饭没有蒜,味道少一半。”
就在叶文轩胡思乱想中,一上午的时间就被他矇混过去了。
吃饭的时候,王晓宇和沫珊珊则向叶文轩展示了他们手掌上的水泡。
叶文轩得意道:“小也有小的好处。”
下午是读书上课,这可是“穿越三人组”的强项。
在练字课上,叶文轩和沫珊珊得到了先生的讚许,王晓宇得道的是“尚可”二字。
到识字课的时候,三人组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教书先生的內心的评价是“百年不遇的神童”,口中说的確是:“悟性不错。”
这种枯燥无味的日子对三人组来说,是一种煎熬。
其余的孤儿们却甘之如飴。
这样死水一样的日子,终於被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盪起了一丝涟漪。
张士诚的起义军攻占了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並自称“诚王”,建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