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改攻金口(1/2)
第409章 改攻金口
三月五日,赤军三路並进,同时对金口镇、咸寧县、通山县发起进攻。
战事並不像预想中的那样顺利。
金口镇扼守金水入江处,守军並不多,但抵抗异常顽强。
阮廷峰督率赤军水师,一举击溃清军水师,控制了长江航道。但守军依託木城坚守,栽木桩为柵,拦阻河面,又在木城上安置火炮,使得赤军水师难以上溯金水。
不得已之下,阮廷峰只得派船在金口下游登陆。赤军英勇作战,但清军藉助地利,疯狂反扑,阮廷峰损失五百多人,只得放弃登陆,在金口西岸与守军隔河对峙。
守军作风顽强,决非绿营兵。阮廷峰审讯俘虏,才知道鰲拜派了两千满洲兵增援金口,其中有一千精锐索伦兵。
索伦部属於野人女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苦寒之地,男女以渔猎为生,因而异常驍勇。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就时常掳掠索伦人,充作旗兵奴僕,在战场上用作辅兵。
满清入关后,因战死、瘟疫、驻扎繁华都市等原因,八旗战斗力迅速下降。清廷把目光投向了东北老家,大量徵发索伦人,给予索伦兵正规旗兵待遇。
这些索伦兵本就擅长射箭、火绳枪,经过满洲八旗的正规训练,战斗力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一般的满洲八旗。
阮廷峰向大元帅行辕发来求援信,丹初览毕,陷入了沉思。
幕僚长钱秉鐙、右参军杨玉祁、参军僉事莫光书、作战局长何肇基等人相继读过鸡毛信。为了更好地与清军决战,右参军杨玉祁也来到了前线,佐理丹初处理军事。
钱秉鐙以一种轻鬆的口吻说道:“韃子最擅长愚弄百姓。譬如这索伦兵,来自野人女真之索伦部,茹毛饮血,贫苦落后,世居吉林黑龙江流域,以渔猎为生。
“韃子不许索伦人向南迁徙,不许从事农耕,强迫索伦部每年进贡皮货,使索伦人终年忙於渔猎,保持著吃苦耐劳、勇猛敢战的作风。”
杨玉祁献计道:“水师协在金口镇受挫,为出征以来少有之败绩。我军必须坚决反击,打败索伦兵,以鼓舞士气。”
莫光书更关注粮草问题,说道:“十万大军挤在咸寧、通山前线,若无水师接济粮草弹药,势难长久。金口镇,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来。”
“嗯,”丹初沉吟良久,说道:“咱们排兵布阵有问题。鰲拜陈大军於贺胜桥,与咸寧互为犄角。我们被韃子牵著鼻子走,把虎賁镇精锐都放在咸寧前线,对金口重视不够。”
杨玉祁资歷老,问道:“国主的意思是,调大军至金口,改以金口突破韃子防线?”
十几万兵马的大兵团作战,规模前所未有,理应稳打稳打,不能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兵行险著。
从鰲拜、岑丹初的兵力部署上看,双方都中规中矩,无意出奇制胜,无意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若从金口突破敌军防线,赤军就得背水列阵。这一带西北有长江,西有金水,西梁湖,利守不利攻。一旦失利,连退路都没有,这可不是闹著玩的。
与之相比,咸寧与金口之间隔著一个西梁湖。这个西梁湖沟通了金水上游、下游,下游水深,人马无法徒涉,必须架设浮桥,上游水浅,赤军无需架浮桥,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金水。
实际上,金水就发源於咸寧东南四十里外的大幕山。大幕山就隔在咸寧县、通山县之间,有一条驛道沟通两县。
虎賁镇以咸寧为主攻方向,既不用担心背水列阵,又能呼应通山方向的步兵第四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