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主任,我有一个想法……(2/2)
“她利用这层关係拿到了机修厂劳保订单。
发动他们居委会的妇女们一起做手套,计件工资按劳分配。
当然,她自己拿的是大头。说白了,那些大妈们是她僱佣的工人。
这不是公私合营进一步推进了吗?她担心她们那个手工作坊做不下去,就询问我的意见。
我就帮著他在居委会问了一嘴。”
她也是问了之后,才知道面临这个问题的不止他们街道,还有很多社区都有类似的情况。
毕竟,基本上每个居委会都有一些有能耐,或者有关係的能人。
他们靠著关係和人脉,揽一些糊火柴盒,串葫芦,包白之类的任务,
然后跟居委会合作,委託居委会帮他们找人代加工,以计件的形式发工资。
这些作坊没有固定的地址,也没有固定的工人,更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绩效。
如果按照公私合营的模式,最终將它们直接收编为正式工厂的话,肯定是不合適的。
可如果一刀切將这些作坊都砍掉,那显然更是不行。
虽说这些人確实从中牟利了。
但是这些兼职零工,也確实改善了很多居民的家庭生活。
很多妇女们带孩子,做家务之余糊点火柴盒,包点白,做点蜡烛,一个月也能有几块钱的进帐。
不能走公私合营,但也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下去。
所以区里上报给市里,市里开会討论几次,决定借鑑农村现有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社模式。
当然,之所以规定股东至少五人,也在控制他们的利润。
“那这个流程要怎么走呢?”张平安询问。
“需要先办理营业执照,落在街道办名下。”王主任告诉他,“以后那些建筑队,运输队,还有一些修车铺子,也都会採用这种形式。”
末了,她再次强调:
“这些只是落在咱们下属,咱们不参与经营,他们也要自负盈亏。”
张平安:“所以这些加工厂都只是名义上街道办下属工厂,並不是真正的,对吗?”
“对。”
张平安想了一会儿之后驀然开口道:“那,咱们街道有没有想过真的开办加工厂?
咱们自己负责经营的那种,当然,赚了钱也是咱们的。”
“自己开办?”王主任看向他,似乎没明白他的意思。
张平安点头,微微有些激动的样子:“区里昨天开会不是说要解决就业问题吗?
如果咱们开办自己的工厂,不就可以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
有了工作岗位,那些没有工作的青年有了工作。
而且这样的工厂是完全隶属於街道的,所產生的效益也归咱们街道支配。”
说实话,他们街道办真的挺穷的。
张平安他们之前出差去保城的差旅费,到了现在都没有报销。
还有组织相亲大会时候,张平安每次找白副主任审批,对方都呲牙咧嘴的。
知道的明白张平安是管他要钱,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平安拿刀子喇他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