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改天换地(四)(2/2)
“地方如躯干,中枢如心臟,若血脉不通,则心腹危矣。
先废州牧,州牧坐大之弊,始於灵帝,刘焉一句『选清名重臣为州牧”,竟让天下裂为十八路诸侯。”
设“十三州布政司”,直属中枢省,今后刺史只管监察,不得干预郡政,天下十四州,布政司为一州行政主管,镇抚司为一州军事主官。
每郡设三驾马车:太守主行政,都尉掌兵马,监御史司监察,三者互不统属,皆需每月向中枢省呈交《治郡纪要》。
每县也是如此,县令主行政,县尉掌兵马,县丞管刑狱,互不统管。
另外我还准备將军队分为两部分,其一为野战军,顾名思义便是负责作战,每州五万人,共分为五军,每军万人,主將称为总兵,一州之军由镇抚司主管,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
其二为治安军,治安军取保境安民之意,归郡县尉统辖,每县五百人,专管盗匪、漕运、治安等。
但治安军的粮草辐重,需每月向布政司申领,断了他们拥兵自重的念头。”曹轩侃侃而谈道。
“云有一疑问,还请世子解惑。”跑来看热闹的赵云突然站出来问道。
“但说无妨。”
“若当地匪患巨大,治安军不能治,那野战军就袖手旁观不成?”赵云缓缓说道。
曹轩苦笑一声道:“如果真的出现像黄巾起义那般的百万流民起义,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了,
那就是这个国家烂透了。
另外我再补充一句吧,无五军都督府调令,紧急情况下,镇抚司可调动一万野战军。
若因治安不力引发民变,除追究郡县尉外,监御史、太守、布政使皆连坐。”
“世子此法確实是良策。”赵云拱手拜道。
“如此说来,日后岂不是没有什么“牙们將军”、“怀恩將军”等称呼了?”曹洪在旁低声嘟道。
“叔祖所言甚是,这些五八门的將军名號全部取消,杂號將军之弊,在於名號虚浮、兵不识將。
我便曾听过某部振威將军,所辖不过五百散兵,却敢自称『万人敌』一一此等乱象,如何能打硬仗?
日后总兵治下只配军司马、军参谋便可,名称也改了,比如青州第一军、第二军,以此类推。
一军分四营,一营分五校,一校分五什,一什分十伍,一伍十人。”
曹仁点了点头道:“老夫在宛城时,曾遇友军因旗號混乱自相践踏。
若按新制,一军一旗、一营一徽,便可避免此等悲剧。”
说罢他转头望向曹洪缓缓说道:“想当初贤弟也吃了不少亏吧?”
曹洪的鬍鬚颤动,连忙解释道:“老夫非是反对改制,只是-觉著这军司马、军参谋的称呼,
听著不如將军威风。”
“叔祖,在军中靠的不是威风,而是实力。
真正的威风,是让敌人闻风丧胆,不是靠个『荡寇將军”的空名!军司马虽无將军之名,却掌一营生杀:军参谋虽无旌节之耀,却能定十面理伏之策。
只要能打胜仗,轩去军中当一个伍长又有何妨?”
“世子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