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汉室永昌(2/2)
“祖父的教诲,孙儿铭记在心…”
建安十三年春,汉献帝刘协亲赴许昌郊外的汉室宗庙祭祖。
时值初春,万物復甦,宗庙前的古柏却在料峭寒风中突兀地绽放出满树新芽。
更奇的是,太庙穹顶凝结的晨露坠落於祭器时,竟在青铜表面映出“汉室永昌”四字篆文,字跡清晰如刻。
献帝大喜,扶著祭器的手微微发颤,眼中也泛起泪光。
他的贴身宦官跪倒在地,高呼道:“陛下,此乃高祖显灵,大汉復兴之兆啊!”
刘协深吸一口气,沉声命道:“速將祥瑞布告天下,大赦天下囚徒,减免三成赋税。”
但奇怪的是,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一人敢奉詔。
刘协乾咳一声问道:“杨卿,你意下如何?”
杨彪连忙拱手回道:“陛下,荀令君乃丞相亲命的许都留守,老臣惶恐,无法奉詔。”
刘协捏紧御案上的玉镇纸,怒哼一声道:“今日荀令君身体不適,並未来祖庙。
难不成我堂堂大汉,除了一个荀令君,就无一人敢认朕的詔书么?”
“臣敢。”清冷的声音从殿角传来,惊起樑上尘埃。
眾人循声望去,却见孔融正缓步走出。
见此刘协不禁大笑道:“哈哈,杨卿,你杨氏世受国恩,现在又有何话可说?”
杨彪轻嘆一声,然后躬身拜道:“陛下!老臣今年六十有七,耳聋眼,早已该退老还乡了。”
“哼,你若想走,无人拦你。”孔融冷哼一声道。
杨彪长嘆一声,便將头上的官帽缓缓拿下,放在地上。
“陛下,今日当著大汉列祖列宗的面,老臣还有最后一句话相劝。”
“杨卿但说无妨。”刘协咬著牙回道。
“自从董卓进京以来,大汉天下便四分五裂,陛下也是数次落入贼人之手。
然天佑大汉,陛下遇到了曹丞相,终得安身之所,这已经是陛下之幸了,若陛下还妄图挣脱眼下安稳,怕是会重陷危局。”杨彪言辞恳切的说道。
听了这话,刘协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听明白了杨彪此话的真正含义。
现在的这个局势,即使杀掉权臣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过给他人做嫁衣而已,自己倒更有可能会因为激化矛盾而给权臣抵命。
之前的王允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些话杨彪早就向自己说过多次了,但这次自己还是没有忍住,受了孔融等酸儒的教唆,贸然行动,试图藉助所谓的“汉室永昌”祥瑞来重振皇权。
可如今看来,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便是一场闹剧,而自己还因此逼走了一位老臣。
而孔融则死死的盯著杨彪那萧瑟的背影,喃喃自语道:“杨彪,你到底是汉臣?还是魏狗?”
孔融很了解自己眼前的这位陛下,他知道刘协心中的真实想法,刘协心中是有大汉的,但想让这位陛下为大汉献出自己的生命却很难。
想到这里,孔融心中不禁一阵绞痛,他双拳紧握,咬牙切齿的说道:“陛下,杨彪之言实乃误国之论!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陛下贵为大汉天子,乃高祖皇帝之后,天命所归,怎能向乱臣贼子低头?”
听了此话,刘协微微皱眉,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就在这时,一直旁观的曹洪终於忍不住了,站出来怒喝一声道:“孔大夫,你说谁是乱臣贼子呢?”
“陛下,您还在犹豫什么?现在乱臣贼子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这次刘协也算是做了万全准备,现在祖庙中的侍卫大多都是他的人,但刚才杨彪所言,如一根刺般扎在他的心头,让他原本坚定的决心又开始动摇起来。
最终,刘协还是下定主意道:“行了,都不要吵了,此事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