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替换(1/2)
第260章 替换
天子亲临视察,何等大事。
消息一传来,国子监上下鸡飞狗跳。
邓祭酒匆忙同大司成商量着,让下头督促学中洒扫清理、诸人各自正冠整衣,自己又赶忙带着一众官吏,又有夫子,并精挑细选了若干学生,一齐外出相迎。
赵昱在民间素来就有仁厚之名,今次下降,一路街道上百姓簇拥围观,又有人山呼万岁,甚是热闹。
他到了太学,少不得慰问一番师生,又跟着各处地方巡看。
旧屋、旧舍,难得修缮,虽不至于断壁残垣,但看着实在老破。
邓祭酒趁此机会,开始哭穷。
“……不独寝舍年久失修,便是教舍、学舍,一旦遇得大雨,便要漏风漏水,学生苦不堪言……”
虽然大内许多宫殿也没好到哪里去,但当今重士,赵昱一听就听进去了,因太常寺的官员就在一旁作陪,便把人叫了过来。
那官员忙道:“两学拨银历来最多……”
国子监大司成忙道:“拨银都是做为学生贴补,另又有膳房补贴,除却两样,几无所剩——太学生多为寒素出身,若是没有贴补,早不能安心读书!”
这话自有道理。
先皇与太后并无所出,赵昱这一位天子乃是过继而来,在外长到十岁才进的宫。
他过继之前父母先后早亡,亲身经历,自然甚知民间疾苦,更晓得寒素艰难。
因国朝事多,国库不充不实,哪怕天子住的福宁宫其实也已经多年没有修缮,老旧得很,但自己毕竟是皇帝,不能苦士,赵昱还是着太常寺向户部申请专银,且看如何修造。
得了天子发话,太学上下莫不欢欣。
邓祭酒带着一群学官在这里“陛下英明”“皇上圣明”地拍起了马屁。
一时又有学官等人带了几名太学生上前陛见。
赵昱多问几句,不过众学生籍贯、来历,又问文章,再问他们在学中还有什么所需。
等到见完,他转头却是看向陈夫子,问道:“陈卿那一位……韩砺,还未还京吗?此前读了他那《辛奉传》。”
陈夫子上前道:“韩砺尚在滑州,多日未得音讯了,前次来信,只说汛期在即,毕竟领了上命,正协都水监全力应对,想来无暇多顾,也无功夫再作文章。”
赵昱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心中却是叹了口气。
黄河于滑州改道,冲毁农田、冲垮房屋,百姓流离于荒野,朝中虽然极力赈济,到底治标不治本。
说句老实话,眼下滑州修堤、护堤、通河等等做法,夏汛一到,到底有无用处,他实在心里没有底,只是等着头上石头何时砸下来而已。
一提到水事,一想到夏汛,赵昱的心情就好不起来。
但到底正在太学视察,他还是打起精神,问道:“虽韩砺不在,近来可有什么旁的出彩文章?”
边上那太常寺官员陪笑道:“回陛下,下官从前听得一个说法,唤作‘太学四子’。”
说着,又向天子解释太学四子从何而来,分别有谁。
那邓祭酒忙道:“四子而今都不在学中,窦应昌尚在外州游学,韩砺带着孔复扬去了滑州,蔡秀也去了六塔河——四人虽只是学生,因感天恩,也一样尽心尽力,为国朝做事。”
正说着,后头却有一名国子监博士笑道:“小蔡虽在六塔河,同那韩砺一般,好似也有文章传回——臣前日还读到了。”
赵昱一下子来了兴致,道:“既是有太学四子这样说法,想必都是英年才俊,文才不凡,拿来朕看看。”
得人递了梯子,那一篇《吕仲常传》很快被呈了上来。
本只是想在士林传颂,等到水事过后,再来扬名,此时自己文章居然因缘际会,提前得以呈见天子,这样的发展,恐怕便是远在六塔河的蔡秀多半也没有想到。
不得不说,蔡秀颇有文采。
这一篇《吕仲常传》似文似赋,读来朗朗上口,其中诸多手法、典故一一用来,俨然炫技,看得人眼花缭乱,把一个用心水事,为了完成朝廷用命,为了不辜负天子期待,日夜努力的主事官员写得淋漓尽致。
他完笔之时,很有自信,认定不管是谁,只要读看一遍,便能为之触动——单论文采,比那辛奉传更佳。
但有时候,千算万算,也难免遇到意外。
赵昱一看到标题里的“吕仲常”三个字,眉头就是一皱,心中颇有些不舒服。
当日吕仲常如何保证,又如何信誓旦旦把一应开销、筹划落于纸上,呈到案前的模样,还历历在目。
但眼下工期超期已经四个月有余,六塔河所耗几乎可以用靡费来形容,用工、用钱无数,远超预算,但至今还没有哪怕一个交代、多少进展。
跟滑州不同,六塔河是朝廷众望所在,不容半点闪失。
可夏汛就要来了,吕仲常跟死了一样,折子或是回得慢,或是回了,但是里头说了等于没说,不是讨钱,就是讨人,或是讨物,又说再给一点时间。
他愿意给,黄河愿意给吗?老天爷愿意给吗??
自家虽是天子——天子,天之子,老天要打儿子,难道还躲得掉??
赵昱匆匆扫了一眼,甚至没有细看,就翻到了最后。
落款自然是“蔡秀”二字。
字体规整,一板一眼,匠气十足,一看就是誊抄而来。
赵昱越想越生气,翻回去认真读了一回。
一读就读出毛病来了。
太细了!
写得太仔细了!!
连吕仲常的作息都写得一清二楚,又有每日所行所为,除非躲在床底,不然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明白??
蔡秀是太学生,又不是听床脚的,自然是吕仲常自己透露!亲自授意,才能如此!
一个学生,都未曾入官,哪里会有那许多弯弯绕绕!
必定是那吕仲常自己为了起势,捉了下头学生干活,竟然还有脸在京中传散!!
有这个闲工夫,这个闲心,倒是把心思放在六塔河事上,赶紧完工啊!
到底是学生文字,赵昱不愿臧否,但实在也做不到开口夸赞。
他把那文章递给了一旁黄门,道:“拿给李相公读一读。”
很快,文稿就送到了参知政事李斋面前。
后者听得天子口吻淡淡的,心中已然知道不妥,一时拿了文章,仔细读完,竟是不好随意回话。
好在赵昱也没有为难他,道:“六塔河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究竟什么时候通河?”
“日前政事堂已经去信敦促,那吕仲常上次上书时候,也说为避汛期,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提前通河……”
——在这里说起了朝务。
等李斋同好几名官员轮番回答完天子发问,就听得外头“铛”的一声,原是太学敲钟。
赵昱一看时辰,问道:“这是下课钟声?”
邓祭酒忙躬身应道:“正是。”
赵昱顺势站起身来,走出门外。
道路上,虽得了交代天子亲临,太学上下须要重仪重礼,但吃饭从来比皇帝还大,一应学生还是快步跑着往膳房而去——今日学中特地封了前后门,不能外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