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原来在这等着呢(2/2)
林晚晨,“先别想着盈利!!最起码要挺一年。”
他见过太多网站,一有点起色就迫不及待的找盈利点,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土嗨土嗨的广告展示页。
“这段时间,不少投资机构在联系咱们,几个互联网巨头也在试着接触。”
“如果放出风去,接受融资,我相信,很快大把的钱会送上门的。”
楚安点头,“那你就着手准备吧,我就不参与了。”
楚安向来奉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的去做。
对于他不擅长的领域,楚总从来不托大,也愿意当甩手掌柜。
很快,林晚晨这边就有了大概的结果。
这天专程来到楚安小院儿,递给他一份意向汇总。
“目前,有四家投资机构意向很足,也肯给我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创造空间。你选一个吧!”
楚安接过细看,不由皱眉,“怎么都是国外的?”
林晚晨耸肩,“没办法,目前国内投互联网项目的投资人都很谨慎。我也奇怪,靠谱的都是外资。”
楚安无言
互联网他真的是外行,即便有超越时代的认知,也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其实
很简单,两点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
第一,外部原因。
20世纪末期,沙特石油管道要入欧,欧盟又大力推动欧元石油结算。
于是有了科索沃战争,以及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
欧洲佬的欧元梦破灭,石油管道也走不成,造成资本恐慌,导致大批欧洲资本涌入美国和亚洲。
大老美一看,这哪行?
“额地!额地!都是额地!”
又挑起了亚洲金融风暴。
全世界的热钱没地方去,只能集中到美国,推动股市,购买具有投资潜力的资产。
于是,又形成了互联网泡沫。
等泡沫一碎,美元收割潮汐一过。
这些热钱不敢投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而中国互联网又窜升到了全球第二,那不往中国跑往哪跑?
所以你会看到,2002年往后的几年间,国内崛起的互联网企业大多靠欧美资本融资。
那问题来了,国内投资人为什么就不投呢?
这是第二个问题,因为没有投资动力。
要知道,这个时期,国内发展最快的可不是互联网这种击鼓传式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中国发展太快了,遍地黄金,随便投哪个都比互联网有前途。
而且,出于某些原因,国内投资人能拿到的项目,是国外碰不得的。属于专享!
那谁还投互联网?
楚安不知道这些,但看着这些国际资本就难受。
他虽然不懂行,但也懂得拿人家手短的道理。
有时候,不是屁股歪了,而是大股东本来就不坐国家这条船。
狐疑问道:“之前你不是说,还有几家门户网站也有意向合作吗?”
楚安觉得,宁可便宜国内的同行,也不惹一身骚。
却不想,林晚晨苦笑一声,“其实,我和你想法一样,互联网这个东西,尤其是咱们微博,和媒体、传播就分不开家。”
“性质上比较特殊,我也不想将来在意识形态上被掣肘。”
“但问题是,咱没别的选择了。”
“国内那几家网站我都接触了,很诚恳的去谈。但他们开出来的价码就不像是合作,倒像是打劫!!”
一摊手,“一点诚意都没有,那还合作个屁!”
“唉!”楚安长叹。
一离开自己的领域,什么都不灵了。
“就一家靠谱的都没有?”
林晚晨,“没有!”
楚安一听,更没了兴致,把意向汇总草草地看了一遍。
上面总共罗列了四家相对合适的投资公司。
分别的是:
一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投资银行。
楚安只知道这是个华尔街大佬级别的公司,开出的价码也是最高的。
8000万美元收购30%到35%的股份,但要求一定的公司决策权和管理权。
第二家是英国的一个独立投资人,名叫鲍尔.海曼。
2000万美元,20%股份,可以多层股权架构。说白了只出钱,不管事儿。
第三家是日本的一家投资机构,楚安看着像这个时空的孙正义。1800万美元只要5%,且不参与公司决策,属于性价比最高。
但一看就知道,日本人应该是想广撒网,多养鱼。
至于第四家,楚安连看都不想看。
把意向汇总甩给林晚晨,“你自己看着办吧!”
楚安以为很快就能有结果的,毕竟微博的注册用户都快三千万了,日活跃用户突破1000万。
这个成绩,谁看谁不迷糊。
结果这天半夜,林晚晨的电话彻底打破了宁静。
“摩根大通和鲍尔同时调低了报价。”
楚安皱眉,“怎地?特么玩套路是吧!?”
林晚晨凝重,“这次还真不是。”
楚安,“那什么意思?”
林晚晨,“你自己上微博看看吧!”
楚安这几天还在抠《国家宝藏》的剧本细节,几乎是自我封闭状态,网线都拔了。
听林晚晨这么一说,赶紧上微博一看,登时杀人的心都有了。
只见微博热搜榜排在前几的话题分别是:
【浪潮网即将推出微博功能,预计年底上线。】
【抄袭微博】
【微博大pk】
“他娘的!”楚安被气笑了,“原来在这儿等着呢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