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无题(2/2)
马钰说道:“一是一,二是二,论心胸和治国能力,你爹排不上号。”
“论军事能力确实是世所罕见,关键他还能豁得出去,敢打敢拼。”
朱樉点点头,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
“不过你刚才针对王保保的分析,我觉得可以做一篇文章。”
马钰问道:“哦,怎么做文章?”
朱樉说道:“离间计而已。”
马钰心动一动,不禁点头道:“确实可行,元朝本就君臣离心离德。”
“再加上王保保也有前科在,搞不好还真能让他们君臣决裂。”
“就算不成也无所谓,没有什么损失。”
接着俩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将计划完善。
朱樉非常的兴奋,将马钰送回家之后,又折返回了皇宫。
马钰本来想回顾一下今天的事情,查漏补缺。
但也同样因为高兴,无法静下心来,干脆就去了隔壁常遇春家。
常遇春正在后院练武场,教导常茂习武。
只见一柄十几斤重的长槊,被常茂舞的虎虎生风。
招式其实并不复杂,都是大开大合,但每一招每一式都突出一个势大力沉。
那感觉似乎空气都要被撕裂。
马钰忍不住鼓掌道:“好武艺。”
常茂骤然听到他的声音心中一突,手一滑长槊竟脱手而出,砸中了旁边的兵器架。
‘碰……哗啦啦’实木做成的兵器架直接被砸烂,兵器掉落一地。
常遇春本来还想自夸一下,结果儿子就失了手,脸顿时就黑了。
“混账东西,平日里让你好好练习,你总是不听,现在丢人了吧?”
常茂只是看了一眼马钰,连忙将头低下不敢吭气。
马钰大致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心中也是哭笑不得。
没想到给这孩子吓出心理阴影了。
“伯父不要怪常大哥,是我突然出声惊扰到了他,真要怪也应该怪我。”
常遇春其实心里也明白,但作为父亲他能说啥?
见马钰将梯子递过来,就顺势下来。
“哼,那也是他学艺不精,战场上可没人管你突然不突然的。”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将东西收拾收拾。”
常茂这才跑过去,和仆人一起将散落的兵器拾起来。
有些兵器,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但他一手就能拎起一个。
“常大哥真神力也,将来必为一员猛将,伯父后继有人啊。”
常遇春却叹道:“空有一把子力气不通兵法,这辈子充其量就是个冲锋陷阵的战将。”
“但他性格傲慢,恐怕连战将都当不好。”
马钰不禁摇头道:“子不教父之过,常大哥不通兵法,性情有缺陷,是你这个父亲不称职造成的。”
父亲的不满常茂自然也听到了,只是低着头干活,不发一言。
但是听到马钰竟然替自己说话,不禁露出诧异的表情。
常遇春没想到他竟然将责任归到自己身上,不满的道:
“怪我?如果没有我在前方拼死拼活,哪有他今日的荣华富贵。”
“当年我饭都吃不上,为了习武端屎端尿伺候人家。”
“他锦衣玉食还不思进取,怎么能怪到我身上?”
马钰叹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啊。”
“就算是种一棵树,都得时不时浇浇水,更何况是养一个孩子?”
“不是给孩子提供优渥的外在条件就足够了,良好的教育也同样不可或缺。”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怪您。”
“大明需要您在外征战,家里自然也就顾不上了。”
“这就是家国不能两全啊。”
本来还有些生气的常遇春,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
“确实是我疏忽了对他们兄弟的教育。”
“老大年龄大坏习惯更多,老二多亏了你教导才没有走上歪路。”
“哎,我这个父亲做的确实不称职。”
常茂震惊了,何时听到过父亲认错?尤其是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
马钰这张嘴……确实可怕。
不但敢骂皇帝,还能将我爹说的认错。
而且这次还是帮我说话,这个功劳我给他记下了。
马钰也没想到常遇春竟然能放下面子认错,很是诧异。
不过马上就反应过来,笑道: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您现在不是在家里吗,正好可以好好教导他。”
“不能只教武艺,兵法、为人处事,都需要您这个做父亲的教啊。”
常遇春点点头,说道:“我尽量吧,希望现在还不迟。”
马钰笑道:“周处少时也是游手好闲惹是生非,一遭顿悟成了英雄豪杰。”
“常大哥今年才多大,怎么会迟呢。”
“有您这位大英雄父亲教导,他也肯定能成为英雄的。”
哪有人不喜欢别人夸自家孩子的,常遇春也不例外:
“哈哈……那就借你吉言了。”
一旁的常茂也非常激动,原来他们并没有看不起我。
对马钰的态度,更是扭转了过来。
难怪大家都那么喜欢他,确实是个好人啊。
常遇春也是个爽快人,当即就请教道:
“也不瞒你说,我这一身本事,大部分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不知道怎么教人。”
“你学问高,又会教育人,有没有办法可以教我?”
马钰想了想,说道:“宋朝编写的《武经总要》可以作为前期教材,再搭配《春秋》足矣。”
宋朝重文轻武,没有足够的武将怎么办?
他们就编写了军事‘蒙学’教材,手把手教人怎么带兵打仗。
怎么排兵布阵,各兵种的应用场景,甚至连军粮怎么制作都有详细教程。
可以说是军事将领的入门教材。
得益于此,宋朝培养出了大批文人出身的将领。
不管他们能力如何,至少能兜底。
而且宋朝对外战争,胜多败少。
只是没有骑兵,赢了也没办法扩大战果,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兵书确实很有用。
至于春秋,在古代也同样是很多将领的入门教材。
虽然这是一部史书,但它对战争的过程描写的非常详细。
而且作为史书,它还描写了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造成的影响。
这相当于是涉及到了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比单纯的兵书还要有用。
配合武经总要,是完美的入门教材。
常遇春自然也是听过这部书的,立即拍板道:
“好,就用它了,回头我就去宫里问上位讨要一部回来。”
接着他又问道:“你刚才说前期学武经总要和春秋,那就是还有后期了?”
马钰不禁摇头失笑道:“您还真是不知足啊。”
“再往上就是由兵入道了,必须要学《孙子兵法》方可。”
哪知常遇春却皱眉道:“孙子兵法?那本神神道道的书有什么用?”
闻言,马钰不禁长叹一声。
倒不怪常遇春看不起孙子兵法,其实从宋朝开始,这本书就基本无人问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