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46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

第46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穿越者不死于因果 我在俄国当文豪 无限神职 兼程1995 港综:开局抽死签 红楼窃玉 队魂 异世纪福音圣男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第46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

最开始的时候,马钰说的还很磕巴。

毕竟只是临时思考,临时组织语言,很多地方说的不到位是很正常的。

但他越讲越兴奋,灵感不断爆发。

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知识点,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冒了出来,他讲的也越来越顺畅。

“治理天下需要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就比如秦以后推行的郡县制。”

“在先秦时期,因为生产力太落后,是没有施行郡县制的条件的。”

“当时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以血缘为纽带建立了宗法制度。”

“在当时,宗法制度不只是用来确定人与人关系的,还是治理国家的制度。”

“周王室得了天下,就把宗亲和军功勋贵分封在各地,帮助周天子治理地方。”

“这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封邦建国,又叫分封制。”

“这就是一次封建。”

“等这些诸侯国建立,诸侯王们要如何来管理自己的封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模仿宗主国周王室。”

“诸侯国内部,将远离国都的土地,划分成一个个小格子,当时称之为采邑。”

“按照血缘亲疏远近,将宗亲委派到这些采邑去任职。”

“这就是二次封建。”

朱元璋插话道:“礼记有云: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马钰也没有再置气,颔首道:“是的,这就是西周的管理制度。”

“围绕血统建立的一整套的管理制度。”

朱标恍然大悟,道:“原来二次封建是这个意思,那后来呢?”

马钰说道:“列国内部建立的采邑,最初是属于国家的,列国国君可以随时更换管理人员。”

“原来的管理者死亡,采邑也会被收回,国君重新派人管理。”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一个宗亲在采邑任职几十年,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他还会愿意将采邑让出去吗?”

“慢慢的,采邑就变成了世袭,成为了真正的国中之国。”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脸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不过迅即又掩去。

就连马皇后都没有察觉到。

马钰就更没有看到了,他继续说道:

“之前我们说过,夏商西周时期地广人稀,列国并不是直接接壤的。”

“大家相互之间,隔着广阔的荒野地带。”

“这些荒野都是无主之地,列国可以通过垦荒来扩张领土。”

“诸侯国二次封建的时候,往往会把国都放在国家最富庶的地方,把采邑放在国境边上。”

“在前期,坐拥最富庶地区的列国公室,实力远比采邑要强大的多。”

“可采邑周边到处都是荒地,他们可以通过垦荒变强。”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开垦,采邑控制的土地就越来越多,实力渐渐地就超过了列国公室。”

“东周时期周王室虚弱,列国日渐强盛,于是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事实上在列国内部,也普遍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鲁国的三桓和晋国的六卿。”

鲁国爆发了三桓之乱,国君被驱逐出自己的国家客死他乡。

晋国六卿把持国政,后来六卿内斗剩下韩、赵、魏三家,上演了三家分晋的大戏。

但……

朱标挠了挠头,疑惑的道:“我还是没听懂,二次封建和井田制崩溃有何关系?”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同样在疑惑,只是他们没有开口问罢了。

马钰笑道:“别急,马上就讲到这里了。”

“说之前,我们得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迄今为止,所有的一切都是公有的。”

“土地、人口,包括其他的一切东西,名义上都是公有的。”

“包括那些已经事实上割据的采邑,在名义上也是公有的。”

“列国公室拥有全部的所有权,理论上来说,国君可以随意将土地分配给其他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处在边境的采邑,通过垦荒获得了新的土地。”

“那么这块新土地归谁所有?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归谁所有?”

朱标下意识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切自然是国君的。”

马钰摇摇头,问道:“如果你把这些土地上报给国君,那么在理论上国君就拥有了全权处置权。”

“他可以任命别的人,来管理这块土地。”

“你愿意把自己辛苦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国君?”

“然后再由国君分配给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吗?”

“这……”朱标说不出话了,他肯定不愿意。

马钰继续追问道:“如果你是一个基层的小贵族。”

“带着辖区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终于开垦出了一片良田。”

“你会把这块地上交给你上头的采邑主吗?”

“还是说,你会将这块田隐瞒下来,作为你们这一个小群体的私有财产,大家共同分享这块土地的收益?”

朱标终于明白问题所在了,我千辛万苦开垦的土地,自然不愿意交给别人。

这也就意味着,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成了‘无主’之地。

更准确说,成了被隐藏下来的私有财产。

土地公有制,在事实上被打破了。

井田制受到了冲击。

马钰停顿了一会儿,等他想明白了,才接着说道:

“但这些被隐藏起来的土地,是不合法的,是见不得光的。”

“中间必然有人推了一把,才让它们公开化,那么这个人是谁?”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晋惠公,作爰田,是吗?”

朱标一脸疑惑,这件事情他并不知道。

马皇后略微思索,说道:“周襄王七年,韩原之战晋惠公被秦穆公俘虏。”

“后来经列国调停,晋惠公得以回国。”

“可因为战败被俘虏的事情,使他失去了人心。”

“为了挽回人心,他让韩原之战中战死将士的家属继承了土地。”

“这政策被称之为作爰田。”

朱标再次恍然大悟,道:“谢娘亲解惑。”

马钰顺着她的话说道:“原本将士战死,那些土地是要重新分配给其他人耕种的。”

“现在允许他们的家眷继承,缓解了战死将士家属对国君的仇恨,收买了人心。”

“但这种行为造成了一个后果。”

“原本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土地,开始在小家庭内部传承。”

“这也标志着,私有化的开启。”

“而以前被隐藏起来的土地,也自然而然的就公开化了。”

“作爰田又刺激了更多的人去开荒,井田制进一步被破坏。”

“然后晋惠公在关键节点,又推了一把。”

“他为了拉拢贵族,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进一步扩大了作爰田的范围。”

“将公田赏赐给权贵和有才能的人。”

“要知道,以前只有立下大功,才能获封土地。”

“现在不需要功劳了,国君想把土地给谁就给谁。”

“这相当于是把军功爵和土地的联系切割开来。”

“从此之后,不需要有功劳,也一样可以拥有土地。”

“这也意味着,土地可以私下自由租赁、交易、交换,兼并也因此而产生。”

“到了这一步,井田制在晋国已经名存实亡。”

“在晋国实力最强的贵族就是采邑主,私有化之后的土地,大多数也都落到了他们手里。”

“二次封建后形成的采邑主们,在实力上彻底压倒了国君。”

“不过在短期看,晋惠公的变革是成功的。”

“私有化激发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更多的粮食被生产出来,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

“因为可以无功而提前获得土地,有才能的人也纷纷来投。”

“先拿到土地,然后再去立功。”

“晋国因此强盛两百余年。”

朱元璋缓缓开口说道:“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朱标也同样反应过来,晋国如此激进的改革,一个不好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那么晋国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事实上,他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三家分晋。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道:

“晋国这么做,在事实上废除了井田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公田没有了,公室从哪里获得钱粮?”

朱标略微思索,说道:“问有田的人收税。”

马钰赞许的道:“是的,国君将公田分给了权贵,那权贵就有义务奉养国君。”

“权贵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拥有土地的百姓那里征收。”

“赋税因此而产生。”

“问题是,收税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拥有土地的权贵。”

“这也就意味着,晋国公室从此在财政上受制于权贵。”

“为后续六卿乱政,以及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猜到了,朱标心下不禁有些高兴,然后问道:

“晋国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其他列国也纷纷效仿是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列国国君就算不想效仿也不行。”

“有晋国这个先例在。”

“已经强大起来的采邑主,和控制着大量土地却有实无名的小贵族,开始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列国国君如果不答应,下场大概率就是和鲁昭公一样,被驱逐出国境客死他乡。”

“而在这场大变革中,也确实是鲁国迈出了最关键的那一步。”

“晋国虽然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化,但在理论上土地依然是国君所有,百姓只是获得了使用权。”

“用现在的话说,地契上写的还是国君的名字,耕种土地的人只是佃户。”

“但这就为收税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地契上写的是国君的名字,就没办法确定这块地具体是谁在耕种。”

“查不清楚这些数据,就没有办法收税。”

“针对这一点,鲁国率先做出了变革,首次将土地登记在个人的名下。”

“你叫什么名字,拥有多少亩地,地在哪里,是上田还是下田。”

“这些信息全部登记造册,成为收税的依据。”

“从此土地的拥有者,不再是国君,而是个人。”

“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初税亩。”

“如果说晋国的作爰田,吹响了私有制的号角。”

“那么鲁国的初税亩,就相当于是正式打开了私有化的大门。”

“这也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

“可以说,井田制的崩溃,是生产力进步和二次封建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了,本质上其实还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的。”

“只是二次封建形成的采邑主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

之前,虽然他们知道恢复井田制已经不可能,但为什么不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今天听了马钰的分析才明白此事的内在规律。

井田制的崩溃,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

就算周王室没有大权旁落,井田制也同样维系不下去,顶多就是多支撑几年罢了。

也难怪历史上几次恢复周礼的变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对于朱元璋个人来说,他还意外收获了另外一方面的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红楼窃玉 港综:开局抽死签 兼程1995 我在俄国当文豪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队魂 异世纪福音圣男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