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全力支持(2/2)
等几十年后,阿美还没有把欧元彻底摁下去,东方某些国家已经成长起来了。
很难想象几十年后,三当家都敢跟阿美叫板。
李松脑子里面闪过了后面几十年的国际局势。
很快就到了宝马摩托车厂,宝马摩托车厂现在每个月的产量达到三万辆!
并且全部出口!
而且还要委托其他同行生产两万辆摩托车,并且一起出口!
宝马摩托车又授权了本地的一家珠江摩托车企业。
珠江摩托车的销售范围就是两广以及海南地区!
不过珠江摩托车厂才刚刚开始生产!
李松先在宝马摩托车厂开了一个小会。
然后就来到了宝马汽车厂!
把宝马汽车厂的管理层召集起来,开了半个小时动员会。
另外就是扩产!
现在宝马汽车厂指望不上其他汽车厂。
因为其他汽车厂刚刚得到宝马汽车的授权没多久!
马胜利在李松到了宝马摩托车厂之后就写了一份报告报上去!
李松不知道的是上级部门也在开会。
而且是多部门在开会!
会议的中心思想就是保障宝马汽车制造厂的材料需求以及人员需求!
主要领导都参会。
“可喜可贺啊,二点七万辆汽车的订单。”主要领导看着报纸上的报道。
“李松这是给了咱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但是惊喜也有压力,宝马汽车厂以前对于材料的需求并不多!”
“现在骤然增加这么多的订单,也就是我们要在短时间内给宝马汽车厂提供足够的支持,尽快完成订单。”
“是的,这个还是一次的订单,哪怕一个月一次,一年也是三十万辆汽车的订单!”
“哪怕最便宜的车型,一年也是30亿美元。”有领导感慨地说道。
历史上再过几年,某个土豪挥手几十亿美元买了不少的大呲!
就可以对比三十亿美元带来的冲击力有多大。
“不过宝马汽车厂没有那么高的产量!”
“另外关键是这二点七万辆汽车,需要至少四十万吨的材料,其中绝大部分是钢铁。”主管冶金的领导眼睛通红通红的,昨天就知道了宝马汽车的订单,所以整个部门连夜加班。
“现在我们钢铁的缺口本来就很大,到处都要钢铁!”
“以前还准备缩减钢铁产量!”有人开口说道。
历史上这一段时期国内经济不是很好,所以就缩减了钢铁产量!
历史上这个时期,内地出口的主要商品主要是矿产,农副产品,还有纺织品!
没有什么高附加值产品。
而这个时期不一样,出口的工业产品纺织品都很多!
虽然说摩托车在国外的价格是最低,但是比起农副产品还有纺织品已经算是高利润了。
另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
直接出口矿产与出口工业产品之间有着很长的产业链。
哪怕是出口的工业产品不赚钱,但是养活了产业链上的这些厂家!
也是不亏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有一段时间有些东西出口的便宜。
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油!
国内出口的汽油还有柴油的价格就很便宜。
为什么这么便宜?
因为石油这条线的产业链也很长!
石油从国外运回来,然后加工成成品,还有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附属产品!
所以哪怕卖出的柴油汽油亏本也要卖。
一方面可以占据柴油汽油市场!
另外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内的产业链的运行。
而且超大型炼油厂一旦生产,很难停机。
另外国内对于石油附属产品的需求量很高!
几十年后,国内控制着很多大宗材料的市场份额。
肥熊家两兄弟打仗的时候,半岛上某个国家说要卖多少吨的炮弹。
国内只是限制了某种材料的出口,然后半岛上这个国家就没办法卖炮弹了。
因为他没原材料,就没办法生产那么多炮弹。
而且说个不好听的,那个时候其他国家有多少炮弹,国内那是门清!
因为从材料就能算出你的库存。
大数据时代算到的东西会更多!
“今天开这个会,主要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优先保障宝马汽车厂的材料需!”
“二点七万辆只是一个开头。”主要领导之所以拉上多部门开会!
就是因为涉及到上游的材料生产,中间的材料运输!
还涉及到宝马汽车厂的扩产需要的机器设备电力人员。
二点七万辆,就算一辆车一点五吨。
那也需要四十万吨材料!
要把四十万吨材料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宝马汽车厂。
就需要上级部门的调度计划运输!
就简单的运输环节,就涉及到铁路港口,装货卸货。
而且生产二点七万辆车要多少电力?要多少设备要多少工人?
而且这还只是二点七万辆汽车需要的材料。
后续宝马汽车如果卖的好了,那么一个月说不定就要这么多的材料!
“我们铁路部门全力保障宝马汽车厂的材料运输!”
“增设货运专列!”
“不过我们铁路部门要求,今年至少要增加二十台盾构机!”铁路部门首先表态!
铁路部门的建设需求量很大,盾构机这种东西用来挖隧道简直太好了。
只是盾构机需要定制!
针对不同的定制条件,定制不同的盾构机。
现在盾构机的缺口太大了。
不光铁路部门有建设,还有电力部门,还有城市地铁建设部门等等!
“四台!”主管盾构机生产的领导直接说了四台,因为盾构机是单独再生产,相关的技术绝密。
“四台真的不够!”
“每台盾构机都需要定制!”
“我们铁路今年的隧道总里程……。”铁路部门的领导赶紧的说道!
然后其他部门纷纷的开口!
一边支持宝马汽车厂的生产,一边又向上级部门要好处!
“你们铁路部门要是支持到位了,李松他们可以弄来最先进的内燃机机车技术!”主要领导看到铁路部门的领导还在说话,于是开口说道!
“好!”铁路部门领导听到这话,两眼放光的一口答应。
“我们海运全力支持。”主管海运的领导没有说的话,因为去年李松就提供了不少船用内燃机技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