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2/2)
在我请示了父皇后再说。”
沉默了一阵儿后,朱標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胡惟庸暗自一笑,他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
但,就算是找了朱元璋又能如何?
治理黄河这种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事,不好糊弄,专业性太强了,太难做了。
就算是请了朱元璋也白搭。
在场的这些官员,有的如胡惟庸一样幸灾乐祸,看乐子。
也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掛掛起。
但也同样有一些人,心中为之沉重。
为不能有效的治理黄河,而感到担忧。
当今陛下乃是一代雄主,黄河已经泛滥了两百多年,都没能將其给治住。
当今陛下也要治理黄河,那可以说是距离彻底治住黄河最为成功的一次。
若是连当今陛下在位时都不能將黄河给治理好,那么指望后面的人能把黄河给治理好,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
黄河不治理,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水灾。
会有大量的黄泛区存在,將很多的沃土变得不好耕种。
每年黄河泛滥都会带来大量的灾难,不断的给大明放血!
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这个连接南北的珍贵水脉,也会因为黄河泛滥的缘故,导致大量泥沙淤积,通航能力大大下降,不利於贯穿南北。
不说別的,单从这上面来看,杜充这个杂碎都是千古罪人!
掘了黄河,金人没有淹死几个,也对局势於事无补。
可却让多少华夏子民百姓,因此而受到灭顶之灾。
一直遗祸至今,甚至於还很有可能会继续遗祸!
有人在幸灾乐祸,有人在忧虑,还有人在绞尽脑想的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解决这个事儿。
也有的人,不住地祈祷,希望大明能得天助,真的有好办法把黄河的这个问题给解决。
……
“父皇,薛上书上了奏章,治理黄河遇到了大难题,父皇,你看看吧……”
武英殿里,朱標单独拿著薛祥的那份奏章见朱元璋,眉宇之间带著一抹化不开的忧愁。
朱元璋接过奏章,仔细观看。
看完后点了点头,面带讚许之色。
“薛祥確实不错,咱没有看错人,让薛祥来治理黄河是对的。”
朱元璋没说问题,先夸起了薛祥。
他夸薛祥也是有依据的。
对一个喜欢治水的人而言,自己之前对他进行的许诺,加上治理黄河的大名声,诱惑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样大的功劳,一般人都会將之给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会分润出去分毫。
可结果现在,薛祥为了能把黄河治理好,却公然上了这么一道奏书。
可见在功名利禄这上面,薛祥选择了干实事。
自己给他的那些许诺,还有千古留名的机会,薛祥自然想要。
可是相对於这些,他还是把黄河给彻底治理好,放在了第一位。
这样的人值得信任,也值得人为之而欣喜。
朱元璋很相信,依照薛祥在治河上面的能力,真的想要贪图这些名声和奖励。
完全不用上这份奏书,可以採用不少的办法將黄河给暂时治理好。
至少二三十年间,不出现什么问题。
依照薛祥的年纪,到了那时黄河决口了,他早就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功成名就了。
又有黄河早些年就经常泛滥的情况在,薛祥治河二三十年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会怪罪到他的头上去。
可薛祥並没有怎么做,这种品质很难得。
“薛祥確实很不错。”
朱標对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评价给予肯定。
“只是……父皇,这事儿要如何做才好?”
朱標自然也希望,黄河能够被彻底的束缚。
可是黄河的泥沙,確实是个大问题,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暂时放缓修治理黄河的速度,从全国范围內,召集有才能之士,为治理黄河建言献策?”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个倒不必了。”
朱標听了自己父皇的话,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黄河,却不想著根治,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风格啊!
“治理黄河泥沙的事,咱这边已经有了办法。”
嗯?!
朱標眉顿时围著一扬。
惊喜又意外。
父皇已经有办法了?这……父皇也太厉害了吧!
怎么什么都懂?
“想要治理黄河泥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黄河多泥沙。
这是因为黄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鬆,大雨冲刷很容易就將大量的泥土给带入到河里去。
在更之前的时候,黄河的水也没这么黄,泥沙含量没有这么多。
是黄河上游,也就是关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的严重,没有办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减少黄河泥沙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復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黄河,而且地势比较陡,不適合耕耘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
多种树,种草,用树根,用草根来锁住泥土……”
朱標眼前一亮,这確实是个办法。
只是这事儿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如今这黄河的河床上,就有著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难。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说那样,在上游大量种植树来减少水土流失。
可还会有数量不少的泥沙,进入黄河河道,並逐渐的在河床上淤积。
时间一长,河床还会抬高,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难以解决。
朱元璋道:“这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针对下游河道清理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並实践束水攻沙的潘季驯,是一个极其有才之人,想到这样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效果很好,成绩斐然,
他的思路,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工程,来製造一把超级大的水枪,利用水的强大衝击力,来把沉积的河床上的泥沙给冲走。
为什么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床会有大量泥沙淤积,更上游的地方,这个问题並不严重?
就是因为上游地区,河道窄,且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中的眾多泥沙,来不及沉淀,就会隨著水往东而去。
到了中下游之后,地势平坦开阔,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慢。
河水里面所携带的泥沙,便开始沉淀。
那么,若將河道变窄了,並在將在一些特定的关键地方,修建出一些工程,行束水攻沙之策,让水流重新快速流动。
泥沙的问题不就被解决了?
而这个办法,也很符合薛祥所追求的一劳永逸之策。
虽然做不到如同都江堰那样,一旦建成,便可以万世沿用。
束水攻沙的工程做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
可是,只要维修得当,用上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朱元璋这边亲自写信,將植树造林,以及束水攻沙,还有其余一些比较零碎的、他在后世所知道的治沙的办法写下,让人加急送往薛祥那边。
相信依照薛祥的能力,在看到束水攻沙之策,是能够明白,也能够將之给做出来的……
……
胡惟庸期待满满的等了两天,等来的消息並不是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同意薛祥提议,將朝廷的脸面以及朱元璋的脸面都给丟了。
或者是让薛祥按照现在的路数继续修,对根治黄河的问题置之不理,採取掩耳盗铃的办法。
而是说皇帝这边已经有了办法,给了薛祥指示。
意外之后,禁不住心中冷笑。
朱元璋他懂什么治水?也敢在这等事情上瞎指挥?
且看今后,他在这事上丟多大的丑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