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年代,燃情岁月 > 第1401章 做实在人,办实在事

第1401章 做实在人,办实在事(1/2)

目录
好书推荐: 乔先生,撩妻上瘾! 婚长地久,老公好坏好坏哒! 天价弃妻,总裁请止步 霸情总裁,抱一抱 红颜刻骨,总裁画地为牢 一胞双胎,总裁真给力! 杨小落的便宜奶爸 复仇之总裁太绝情 至尊鸿途 三国之鬼神无双

第1401章 做实在人,办实在事

“学武同志,我是李怀德。”

电话是由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办公室联系到了钢城冶金厂厂长办公室。

确定双方领导能够通话,这才由秘书将电话转接给了领导。

李怀德同李学武并没有假客气,也没有真拿架,主动讲了话。

老李这个时间从京城打来电话,原因不用猜,李学武已经知道了。

“……集团已经收到了部里的指示,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完成准备工作。”

他先是讲了这两天集团收到的消息和指令,这才对李学武交代道:“钢城有没有其他安排,我还没有收到你们的汇报,现接到通知,卫戍第三团北上,特殊装备一应由集团补充,请你立即与第三团沟通做准备。”

“李主任,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和单位并未收到明确任务和指令,仅配合工业管理部门汇报了企业生产相关情况。”

李学武在电话里回复道:“卫戍第三团北上,需要集团在辽东为其补充特种装备一事我会立即与之沟通并做好全面的准备。”

他想了想,又讲道:“情况发生的当天,我们考察了钢飞kh-4直升飞机的飞行能力,实验室汇报现阶段还在实验当中。”

“但我建议将kh-4作为侦查直升飞机作为特种装备补充到此次的支援清单之中。”

“嗯,你在辽东,情况你一定了解。”

李怀德在电话里的声音明显的顿了顿,这才继续讲道:“你认为这一次装备支援是有必要将直升飞机作为项目进行补充吗?”

“我是从两方面考虑的。”

李学武在电话里并没有就老李的问题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语气沉着地讲道:“首先,集团作为立足辽东发展的一份子,是国家工业的一员,值此危机理应无条件支援国防力量。”

“其次,kh-4机型和生产线引进钢飞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年后钢飞汇报,今年有望实现kh-4机型的全面量产。”

李学武讲话的语气突然一顿,而后才稍稍增强了音量讲道:“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去遛一遛了,我相信红星钢铁集团的产品禁得住考验,也能抓得住机遇。”

“嗯,确实是这样——”

李怀德的声音明显柔和了许多,较刚刚怀疑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变。

他沉吟了片刻,这才对李学武讲道:“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将直升飞机列入此次装备支援序列当中。”

“不过有一点。”他似乎有些心疼地强调道:“支援的数量不要太多,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咱们的直升机毕竟还在实验阶段。”

老李小心眼的毛病又犯了,怕红星厂的飞机送出去再难收回来。

这一点不用考虑,此次上面要求支援的装备一定不会做回收处理的,那成什么了。

老李小心眼的另一方面是怕直升飞机太惹眼,给红星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他也担心红星厂的产品不过关,没有立功反而惹祸,那丢脸可就丢大了。

丢脸不要紧,他怕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上面对红星钢铁集团的态度,对他的态度。

老李性格谨慎,这并不算缺点,站在他的位置就应该多方面、多维度考虑问题。

他现在是红星钢铁集团这艘大船的船长,时刻警惕前方的危险是应该的。

有的时候危险并不是河面上的石头,海面上的坚冰,有可能存在平静的水面之下。

李学武非常理解他的谨慎,所以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很耐心地解释着自己的想法,也将相关业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和机遇讲清楚,请老李思考和判断。

业务工作从来都没有对错,更没有优秀和更优秀,你不能说事情办完了,某个人提出来的观点和想法更优秀,更具有执行性。

这叫马后炮——

在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只有被选择和执行的策略和办法才是最好的。

这一点要明确,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如果两个字,因为“如果”永远都不会发生。

所以李学武在电话中汇报的想法和思路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和判断,并不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决策,更不是集团管委会的决策,这需要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李怀德判断。

信李学武,那就支持李学武的思路,不信李学武,那就搁置想法,看看再说。

有人问,如果李学武的想法和思路是正确的,但集团没有采纳和执行,等到事情明朗了,想要执行了,可时机错过了怎么办?

没办法,错过就是错过了,企业管理在业务决策上是不能找后账的,更不能以预测和判断来定某个人是对还是错。

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任何企业管理都不能以对未知的判断来做决策,科学决策才是企业管理、合理行政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这也是杜绝拍脑袋、抬屁股做决定的根本办法,因为林子大了你不知道能飞出啥鸟,就有那种奇葩的企业管理者闹笑话。

李怀德可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他的业务管理能力一般,但判断能力是很突出的。

李学武将话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他已经很清楚李学武要干什么了。

说李学武胆子大,他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感受到勇者无惧,智者无忧的含义。

“一个营的装备,你们有没有压力?”

李怀德既然已经想到了李学武要干什么,便也能猜到他的真实目的。

这会儿也是表现的有些跃跃欲试,因为相对李学武刚刚话里提到的风险,他也很期待这一次的机遇。

“并不需要一个营的装备。”李学武在电话里解释道:“卫三团与轻兵所合作紧密,装备情况非常优秀,不用补充太多。”

“按照现阶段我了解到的情况,汽车和部分兵器,以及特种车辆是打头。”

他看了看手边的材料,道:“主要是坦途汽车,咱们已经生产的试验车辆完全支撑得起这一次的支援任务。”

“也可以做实战实验对吧?”

李怀德在电话那头讲道:“就按照你的思路准备吧,我会将你的想法上报。”

他顿了顿,讲道:“如果这一次红星钢铁集团的装备能在实战检验中绽放光彩……”

老李没有继续说下去,只留下这一个悬念摆弄挂了电话,他是信任李学武的。

***

一个营的装备,李学武想干什么?

没什么,当初给阿特灌输合成营概念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没错,他虽然忘记了这一次的时间节点,但相关的准备并没有缺失。

坦途汽车、现有装备轻量化、重机枪和火箭炮上车、高射机枪上车等项目一直都卡着时间点进行推进。

67年李学武就在谋划坦途汽车,谋划将坦途作为吉普车和装甲车中间力量的补充与兼顾。

既要有吉普车的机动能力,也要有装甲车的防护和动力,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个项目是交给到了华清大学与红星钢铁集团合作的车辆工程研究所,时间已经持续了两年,这台车还在实验阶段。

光是动力系统就做了两套,一套汽油,一套柴油,就是要全面评估这台车的能力。

现在坦途汽车与kh-4(钢飞版)都处于国内相关工业的空白领域,算得上是开了先河,在世界工业上来说可能都算前列了。

而对于李学武来说,无论是坦途还是kh-4,都是他预想中合成营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现在有了这么难得的实战机遇,怎么能放过呢。

他让张兢去钢飞,又亲自给科研所打电话,就是要确定这两点。

李学武要把这两款还在实验的产品送到实战场景中去,看看效果再说。

就算暴露了缺点,也有机会修改,毕竟这种情况下才能得到最优秀的考验。

再有一点,如果真如李怀德所说,红星钢铁集团所准备的合成营装备在此次情况中表现亮眼,那没得说,集团化的进程又会加快一步,同时集团的厚度也会增加。

李学武更愿意让关注这场冲突的其他人看到红星力量的参与,因为红星力量表现的越亮眼,接下来对外贸易工作越好做。

今年阿特等人并没有来,而是在港城转了一圈走了,没下多少订单。

可以说阿特把未来两三年的货都备齐了,来港城就是为了补充,但也要看到国内先进装备设计和生产的不足。

如果红星钢铁集团在国际关注中闪烁了一下,那阿特一定会调头来内地大采购。

苍蝇不盯没逢的蛋,有钱才能使鬼推磨啊,没钱人家来干什么,交朋友啊?

李学武相信,只要坦途和kh-4一亮相,就能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这一点毋庸置疑。

况且这一次李学武是打算掏家底做实验的,不敢说闪瞎他们的狗眼,也能让他们眼前一亮,再配合卫三团的战果,那……

“领导,直升机定几架?”

张兢捧着项目清单站在李学武办公桌旁一项一项地核对着数量,想的十分仔细。

“准备三架,用两架。”

李学武一边想着,一边回答道:“告诉卫三团,我只给他们一架的余量。”

“明白。”张兢知道李学武与卫三团的关系,就是搞不清楚为啥这一次领导没有直接出面与卫三团接触,而是由他出面办理相关装备的交接手续。

卫三团定于今晚从京城出发,只留给钢城一天一宿的时间进行准备。

卫三团的火车路过钢城,这些装备要装箱做好准备,直接挂车一起北上。

在张兢手里的名单上,能看到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轻兵所的新研发的,是由红星钢城五金工具厂生产的兵器和装备。

卫三团的战士普遍都熟悉轻兵所的新式武器,上手不成问题。

只有一样,飞机是由专业人员驾驶并执行任务的,齐耀武打来电话,表示已经要到了飞行员,就看李学武能给多少飞机了。

鬼扯,李学武敢打赌,他手里的飞行员绝对不超过五个,给他多了都浪费。

后世的飞行员都那么金贵,更何况是这个年代的了,一个团能养几个?

“五金厂能提供的新式武器有66-6式狙击步枪、67式轻重两用机枪、68式60mm轻型迫击炮、68式120毫米迫击炮、68式高射机枪……”

为什么定型年份都是66年以后的?

66、67、68……

66年最少,只有那一把狙击步枪,因为那一年是红星厂与轻兵所合作的开始。

伺候这几年多方合作,利益最大化,轻兵所不差钱,吸纳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上马的项目也不愁研发资金,李学武所提出的武器减重和优化项目进展非常快。

有多快呢?

国内列装的兵器装备筛了一个遍,将有优化价值的装备单列进行研发。

没有价值的都不考虑了,现在轻兵所和红星钢铁集团能拿得出手的绝对是精品。

不要说国内,就说国际上对好枪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用想什么枪,都算。

答案不确定,因为分怎么看。

要说兵器的本质,一定是精益求精,兵器专家定制化打造的兵器一定是最好的。

从这一点来看,流水线下来的兵器是绝对比不上这些定制化装备的。

可从战备的角度来看,物美价廉的兵器才是最好的兵器,因为定制化装备不具有普及性,其本身的限制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ak47能被称为好枪就不足为奇了。

轻兵所和红星钢铁集团不止一次向总装推荐自己的产品,一直都没得到回复,为什么?难道是产品不够优秀?

不是,是产品太优秀了。

轻兵所在研发兵器装备的时候所用到的金属多是由冶金厂提供特种材料。

而五金厂背靠冶金厂的优势,在兵器生产的过程中是不用过分考虑生产成本的。

只要把红星钢城五金厂所生产的装备同其他工厂生产的装备摆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优劣,金属的特性一定影响了兵器的性能。

谁不知道兵器减重的优势,可兵器减重是一个大课题,优化材料是重要的方面。

冶金厂能提供轻型合金,其他兵器工厂怎么搞,不是谁都有这么完备的产业链的。

总装也知道红星厂的兵器好,质量优,但红星厂不具备物美价廉的优势。

再一个,红星厂也无法完成特大批量的产能,这不是兵器工业产能决定的,而是冶金工业产能决定。

兵器生产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给足了材料,工程师都能手搓出来。

五金厂不怕别的厂家模仿,甚至愿意提供材料清单,可冶金配方呢?

钢城冶金厂是红星钢铁集团的下属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有技术壁垒。

虽然这个年代的技术壁垒形同虚设,但在红星钢铁集团不是这么一回事。

所有的技术资料都处于独立保密状态,不会进行共享,更不是谁来要都会白给。

就算红星钢铁集团无私地贡献这些技术,全国又有多少企业能实现正常生产。

为了一把枪建一个冶金厂?开玩笑嘛。

兵器生产出来了不就是为了卖嘛,总装不采购,库房里岂不是堆积如山?

错了,五金厂的库房很小,根本实现不了堆积如山的情况,去年和前年签署的采购订单都还没完成,哪来的库存羁押。

就是这一次支援都是动了交付量,否则根本没有什么库存。

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代选择的过程。

一定是这个理论:士兵手里的兵器与实验室里的研究项目相比较要落后两个时代。

红星厂的产品走在了前面,不着急,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而质变又会影响到量变。

也就是说,现在红星厂的装备与其他厂的装备有优势,但不是太大,至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差距,还没到必须换装的差距。

但当这种差距持续更新增长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出现大采购的情况。

什么叫质变?

这一次红星钢铁集团提供的新型汽车:羚羊、坦途、剑齿虎和改装红岩,绝对是此前其他单位没有用过的,也没有见过的。

这些装备在展现实力的时候,就会让该看到的人看到它们不容忽视的性能。

到时候这些装备会吓敌人一跳,也会吓自己人一跳,你说应不应该采购?

对比212,羚羊有多处不如,但它便宜啊,同样的结实耐用,有何不可?

换个方向,212对比坦途那就不够看了,那你212怎么跟我坦途打对台?

更别说细化市场后更加专业的剑齿虎了,这玩意儿就是轻型装甲车,嘎嘎耐造。

后勤保障这一块全都交给了红岩,包括医疗救护、应急保障、交通运输等等。

红星钢铁集团这一次是给卫三团装上了轮子,让这个还不是合成营的队伍有了形,也有了神,虽然还不是完全状态,但足够用。

想看坦途架炮打坦克吗?

想看蜻蜓带弹打坦克吗?

想看轻量化以后得120毫米迫击炮打坦克吗?

……

——

“爸爸,我想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不许叫我禁忌物! 寧嫁牌位不当妾,国公府我说了算 寒门千金妻贤夫跪 破產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 你我,一別两宽 乖软千金一抬眸,大佬们杀疯了 七零换亲当后妈,冷面硬汉夜夜都回家 退队后,我的云养魔王娘成真了 华娱:从让天仙当备胎开始 我有一个帝国模拟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