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炮轰城陷(2/2)
这些城周村落的百姓,全都非常乐意给汉军充当民夫。因为不仅汉军民夫管饭吃,而且打下了济宁城后,就承诺给他们分田落户。
汉军名声在外,连带这些山东百姓,也都差不多听说过。没听说的,也有汉军细作,去不断宣传告知。
总之,大汉会给百姓分田,给百姓减税等等惠民政策,山东的百姓乡绅几乎无人不知。
就算想要抹黑都没用,不光是有汉军细作的功劳,而且大汉早就今非昔比,跟满清已经可以用“南北朝”来形容。
如此大势所趋之下,就算不少官绅读书人,仍旧对满清抱有幻想。不想对大汉交出田产,但还是会稍微留一线,不敢把事情真的做绝。
汉军这边已经在加速攻打济宁郭城,而运河北岸的济宁州城,清军主帅英和也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面对田永荷送信提及的济宁出兵,绕道突袭汉军侧翼,从而里应外合,反败为胜的计策,英和直接来了个已读不回。
只要战局没有明显倾斜自己这边,那要让他主动出兵,想都别想!
英和这边不准备出兵,反而要继续观望郭城战况演化。负责郭城防守的田永荷与冯建功两人又不是傻的,自然很快就猜到了英和意图。
于是乎,他们也是暗中联盟约定,去特么的死守郭城,只要城墙被轰塌,他们就立刻带兵往州城逃跑。
粮草辎重、乡勇团练全都不管了,都留给汉军算球,只带着主力亲兵回州城,同时联手应对英和英大帅的问责。
就这么各方都心怀鬼胎的情势下,汉军几乎是畅通无阻,渡河桥的铺设再也没有遭到清军任何拦阻。
汉军发现清军不敢冒头了,干脆也不浪费弹药了,把大炮齐射改成了一炮一炮的轮射,确保清军守军的神经能够一直紧绷。
终于,连续轰击了济宁郭城10天以后。
“轰隆隆!”
“咔~咔~咔~!”
巨响如同地震,郭城的南面城墙就这么当着两军的面,忽然裂开一道大口子。
口子自上而下,直接裂开到了墙基,连带着大地都是裂开蛛网巨缝。
但也只是裂开了,城墙依旧没有坍塌,反而裂开的两半城墙,依旧很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可已经没用了,城墙的忽然裂开,就是压垮清军军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杀清狗啊!“
一声呼喊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喊的,反正济宁郭城瞬间陷入大乱。
那些本来就打定主意,准备投降倒戈的清军团练乡勇,突然就有上千人拔刀造反。
嗯,只是拔刀造反,他们肯定不敢真的攻击那些绿营清军。
绿营虽然烂,但到底还是正规军。这里又是北方,军队战斗力没有南方烂的那么快。
所以,这些拔刀造反的乡勇团练,全都蜂拥跑去了城门口,围殴砍死了几个看门的清兵。
之后立刻打开城门,放汉军天兵入城。
他们也不是一个人,剩下分驻在其他地方的乡勇团练,也是跟着相继举兵造反。
所有乡勇都似乎提前说好了,统一绕开清军绿营防守严密的城门,专打那些没几个清兵的城门。
清军绿营的兵力,虽然对比乡勇要占据优势,但郭城实在太大太宽了,城门就有十八道,压根没法守的面面俱到。
而且,清军这边也不打算守了。
眼看乡勇已经全部倒戈,田永荷、冯建功两人当机立断,带着麾下的两镇绿营,合兵以后就往北方突围逃窜。
沿路他们没有遭到任何阻拦,乡勇真就只抢夺城门,偶尔围殴砍杀几个落单的绿营兵。面对逃跑的清军绿营主力,完全就当看不见,看见了也是果断避开。
济宁郭城外,汉军一看城门都开了好几处,当下也不开炮浪费炮弹了。
一直在帮忙铺桥的汉军火铳营头前开路,后方的汉军主力紧随其后,全军都往济宁郭城内杀进去。
汉军才杀进城内,马上就有投降乡勇迎上来,要做带路党。
这些乡勇自己不敢打清军,连绿营的清军都害怕,但来了汉军有汉军给他们撑腰,瞬间又不怕了。
济宁郭城内的清军绿营,虽然提前有所准备,但上万大军的逃跑突围,就算放弃了粮草辎重,那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偏偏汉军进场又太快,汉军追击的前锋部队一下子就咬住了清军尾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清军大乱!
先是后军大乱,接着混乱很快影响到中军,甚至跑的最快的前军都没有幸免。
一场不算周密,甚至有些仓皇的逃跑突围,就这么迅速演变成了全军的大溃败。
这属于古代军队的惯性通病,不论打仗追击敌人,亦或是撤退逃跑,稍微遇到点问麻烦阻挠,就有可能会演变成全军溃败。
这也是古代将领为什么几乎不搞佯攻诈降诈败的伎俩,因为风险实在太高了,能用的要么是精锐中的精锐,要么就是走投无路,冒险试了一波。
史书上的“成功率高”,那纯粹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不成功的都战死了,连名字都不会留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