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浙东红巾军起义(1/2)
第337章 浙东红巾军起义
乐清县,虹桥。
瞿家宗祠,今日来了好几位不速之客。
他们分別都是本乡的地主大户,甚至有两位还不是本乡百姓,一个是来自县里的粮商陆掌柜,另一个是县城防营的黄把总。
瞿文光扫看一眼眾人,接著拿出一封书信递了出去:“都先看看吧!”
眾人接过书信,一一看过,俱皆面露惊诧。
那位县里来的粮商,顿时惊呼道:“江西粮米均价20文一升,甚至还能再降,汉贼当真如此仁厚?”
瞿文光摇头:“仁厚也好,收买人心也罢,现在是我们乐清县的米价,已经涨到了50文一升,而且还在继续涨。去年年尾,江苏黄淮一带又决口了,官府需要大批钱粮賑灾,浙江的米价已经是下不去了。呵呵!”
说到最后,瞿文光已经忍不住冷笑连连。
黄淮决口,年年都有,说是賑灾可能也是真的,但黄淮决口都快是一年前的事了。
賑灾賑了一年,还没賑下来,朝廷和官府这是賑的哪门子灾?
賑灾是假,贪污钱粮,囤货居奇,榨取民財才是真!
浙江整体的米价就不说了,常年都是居高不下。自从清廷丟了湖广以后,南方粮食就一直处於紧缺状態,许多江南田桑麻都被迫改种了稻穀,要不然粮食压根供应不上。
就这,持续几年下来,米价从最初的二十几文,一路飞涨到了三十几文,到今年已经涨到了五十文。
五十文一升的米价,已经可以逼得百姓家破人亡了。
尤其江浙百姓,还要承担高额的赋税,还有那些强制改桑种稻的农田,它们的田税可不会因为种了稻穀就降下来。
歷朝以来,为了確保农业生產的稳定,防止百姓地主过度逐利,所以对桑麻田都会徵收重税,来平抑稻田亩的比例,確保粮食来源。
如今,清廷官府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强制让种的百姓改种稻子,却又不愿意给他们降税,反而继续对百姓敲骨吸髓,搜刮民脂。
江浙的百姓已经快要扛不住了。
为什么没有闽地,因为这里是兵家不爭之地,闽地乱不乱对天下大势基本没什么影响。
瞿文光说道:“诸位,决议吧!官府这么个涨法,米价早晚能涨破天去,届时就连我等怕是也要吃不起饭了。而且,这还只是米价,米价都涨到如此,別的又该如何?”
无人应声,全都在犹疑。
瞿文光见此,索性继续添了把火,先对那在场唯一粮商说道:“陆兄,你是粮商,你来说说,现在县中都是什么行情?”
陆姓粮商说是粮商,实则就是县里自己开了家粮米埔子的掌柜老板。他摇了摇头说道:“实不相瞒,我的陆字號粮米铺很多天都没有开张了,那县太爷的侄子康掌柜早在一月多前,就已经把我家铺子中的米都买空了。別看现在乐清县的米价还很平稳,但据我估计,最多再有几月,米价必定暴涨,起码也要从现在的五十文涨到八十文,甚至一百文都有可能。”
嘶~!
一百文一升米,听到这个米价,眾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就算黑心钱也不能这么去赚吧?
“五十文的米价,已经可以把百姓逼死,一百文的米价,届时又要饿死多少人?”
瞿文光说道:“当今天下已至乱世,朝廷无道,皇帝昏庸。地方官吏皆上下其手,横徵暴敛,如此下去这韃子的朝廷,早晚必亡。而今湖广汉军,与民无犯,那汉王又颇有天子气象,若大汉能来我浙江,此为我浙江百姓之福啊!”
有人迟疑道:“可是汉军还没来……”
“没来就我们主动过去,”瞿文光魄力十足道,“浙江与江西咫尺之遥,汉军迟迟不来,那我等便主动起事,先把浙江打下来,再去联络汉军,请汉军入浙接收,对浙江同施仁政。”
又有个地主问道:“可我听说汉军是要分地主家的田產的,那我们的田怎么办?”
瞿文光笑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瞿家在这虹桥那也算首屈一指的大族了,可我瞿家才多少田,不过寥寥几千亩罢了。才这么点田,汉军要分就分,有什么好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