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月球基地之始(求月票!)(2/2)
李丛点头道:“那肯定,毕竟地球上再怎么样也模拟不出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的感觉。”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200米外,他们到达目标区域,一片相对平坦的月壤,周围只有零星小石块。
李丛跳下车,靴子陷入松软的地面,同样扬起尘埃。
“看起来不错,旭航,准备着手开始清理吧。”
两人弯下腰,用小型铲子清理地表的松散岩石。
低重力让动作显得轻盈,但宇航服的厚重手套使每一次抓握都像在与月球较量。
李丛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轻轻抛向远处,石头在空中划出一道缓慢的弧线,落地时几乎无声。
“这感觉像在玩慢动作延时摄影,”他吐槽道。
清理完毕,他们从月球车上卸下地震仪包。
仪器箱设计紧凑,折迭的太阳能板像一朵金属瓣,等待绽放。
韦旭航小心展开太阳能板,调整角度对准低垂的太阳。
“南极的阳光角度低,得确保板子能最大限度接收光线,”他说,同时检查角度计,确认板子倾斜约15度。
李丛则打开仪器箱,取出地震仪本体。
他将仪器轻轻放在地面,检查内置水平仪。
“有点偏,左边支腿高了点。”李丛蹲下身,调整支腿螺丝,动作缓慢而谨慎,防止在低重力下失衡。
韦旭航在一旁协助,用头灯照亮地面,确保没有小石块干扰。
“小心点,这玩意必须要足够稳定,才能捕捉月震。”他检查水平仪,气泡终于居中:“完美!”
接下来,是通信模块连接环节。
一根细长的电缆从地震仪延伸到小型发射器,发射器将数据传输到鹊桥卫星,再中继到地球。
李丛插上电缆,确认连接牢固。
他翻动开关启动电源,仪器发出几声清脆的蜂鸣,屏幕亮起,显示初始化完成。
“文昌控制中心,地震仪运行正常,”韦旭航通过耳机向任务控制中心报告。
“旭航,收到,开始部署辐射探测器!”
他们返回月球车,取出辐射探测器。
这台设备的设计要简单得多,只需放置在开阔地带,无需复杂调整。
“得找个没遮挡的地方,”李丛说,环视四周。
阳光区的地形相对平坦,但阴影边缘的岩石可能干扰测量。
他指着10米外的一片空地,“那儿怎么样?”
韦旭航点头:“不错,远离岩石和月球车。”
他们小心搬运探测器,步伐缓慢,防止扬尘覆盖传感器。
李丛将探测器放在地面,启动开关,屏幕显示出初始辐射读数:约0.2微戈瑞/小时,符合预期。
“文昌控制中心,辐射探测器已激活,”李丛报告:“正在记录背景辐射。”
“收到!注意安全。”地球上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他们,地球与你们同在。
韦旭航站在一旁,凝视仪器,感慨道:“这玩意会告诉我们月球表面的辐射有多危险,未来基地的选址全靠这些数据。”
突然,地震仪的发射器发出轻微警报,显示地面轻微振动。
李丛迅速检查屏幕:“可能是小型月震,数据已经开始记录了!”
他的声音中透着惊喜,面罩下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韦旭航咧嘴笑道:“刚装好就开工,效率不错。”
他拍拍月球车的车身,“这家伙带我们完成了大任务。”
这句话是特意安排的,得给赞助商足够的出境时间,不然人家20亿不就白了吗?
两人退后几步,欣赏他们的成果。
地震仪稳稳站立,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耀,捕捉着每一丝光线。
辐射探测器安静地工作,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记录着月球的辐射环境。
远处的地球悬在黑色天幕中,像是蓝色的灯塔,提醒他们任务的意义。
“这些仪器会在这里工作好几年,”李丛幽幽道,“它们会告诉我们月球的秘密,帮我们建起未来的家。”
韦旭航点头,目光转向阴影区:“对,但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接下来得再去阴影区找水冰。”
他们爬回月球车,准备返回登月舱。
月球车的轮胎碾过月壤,留下深深的痕迹,仿佛在月球上又一次刻下华国的印记。
文昌控制中心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干得漂亮,仪器部署成功,数据接收正常。”
韦旭航和李丛对视一笑,心中燃起成就感。
他们知道,这些仪器不仅是科学的哨兵,也是华国迈向月球未来的基石。
二人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不会说什么是为了全人类。
他们更加认同林燃所说的为华国开辟38万公里外的飞地的说法。
登月舱静静伫立在阳光区的高地上,银白色的外壳上已经布满月尘,登月车则被暂时放在了阴影区。
等到他们下次再来,可以以换电池的方式将其重新启动。
登月舱内,韦旭航和李丛忙碌地整理着任务成果:三份水冰核心样本、地震仪和辐射探测器的数据存储器,以及一箱地质样本。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塑料的气味,生命支持系统的低鸣声在舱内回响。
宇航服挂在舱壁上,头盔上还残留着阴影区探测时的薄霜。
韦旭航坐在控制台前,检查燃料读数。
屏幕显示燃料舱转移的液态氢和氧已充满登月舱的储罐,足够支持从月球表面直接返回地球。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仪表盘:“燃料状态良好,推进系统正常,李丛,检查一下样本固定情况。”
李丛漂浮在舱内,检查固定在储物箱中的样本容器。
他用磁力扣将箱子锁紧,确保低重力下的漂浮物不会干扰设备。
“样本全固定好了,数据存储器也安全。”
李丛回答后接着问道:“我们这次回月球和上次教授博士他们回月球的方式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这台登月舱和阿波罗的登月舱已经截然不同了,它有足够的推力和热防护,能带我们一口气回家。”
他拍了拍控制台,语气中满是对林燃的信任。
燃料舱的补给让它具备了从月球表面起飞、执行跨地球注入烧燃并完成大气再入的能力。
这是这次登月最大胆的技术尝试之一,挑战着航天工程的极限。
“文昌任务控制中心,这是登月舱。我们已完成所有任务,准备起飞,”韦旭航通过通信系统报告。
控制中心的声音传来:“登月舱,收到,所有系统已检查通过,你们可以起飞,祝好运!”
李丛系好安全带,紧握扶手,目光扫过舷窗外的月球地平线。
灰白色的陨石坑和远处的阴影区在他眼中渐渐模糊。
韦旭航启动起飞序列,屏幕上倒计时开始:“10、9、8……3、2、1,点火!”
登月舱的引擎喷出炽热的火焰,震动传遍整个舱体。
月壤被气流掀起,形成一团尘雾,在低重力下缓缓扩散。
登月舱缓缓升空,沙克尔顿陨石坑在舷窗视野中迅速远去,变成一个巨大的灰色圆环。
“推力正常,轨迹良好,”韦旭航盯着导航屏幕,双手稳稳握着操纵杆,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
登月舱冲出月球引力,进入太空,月球的灰白色表面逐渐缩小。
李丛透过舷窗凝视月球,感慨道:“感觉像在做梦,难怪博士会一直对登月念念不忘,这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不舍。
韦旭航轻笑:“当然不是梦,下次我们还能再来!我们带回了未来基地的希望。”
他调整导航参数,准备tei烧燃,“准备跨地球注入,t减10分钟。”
李丛心想,你下次肯定还能再来,我就不一定了,华国航天宇航员那么多,下次轮到我鬼知道猴年马月。
看着远去的月球,跳槽的想法从未如此强烈过,过去李丛可从来没想过,华国航天的宇航员还能跳槽的。
十分钟后,登月舱的引擎再次点火,完成关键的tei烧燃,将他们送上返回地球的轨道。
推力将两人压在座椅上,舱内灯光微微闪烁。
烧燃结束后,屏幕显示轨迹已锁定地球,预计三天后到达。
“文昌任务控制中心,tei烧燃成功,我们正返回地球,”韦旭航报告,松了一口气。
控制中心回应:“收到,登月舱,轨迹确认,预计10月11日再入,保持系统监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