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小阁老笔!人红是非多,钱塘沈家霸(1/2)
第193章 小阁老笔!人红是非多,钱塘沈家霸市
正月二十一日。
百官年假结束,京师各个衙门逐渐恢复正常。
自上元节后,便陆续有锦衣卫搜集的关于各个地方讨论《抑兼并三策》的话语传入京师。
小万历命通政使司将其整理成文,送各个衙门阅览。
有赞同声,也有反对声。
赞同者,以民间书生、底层百姓为主;反对者,主体则是一些士绅地主、地方豪强。
这全在小万历与内阁的意料之中。
而令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南京一众官员纷纷上奏支持抑兼并三策。
小万历本以为这些官员不发声便算支持,还特意派遣厂卫监视他们,以防有小动作,没想到这些名下兼并之田甚多的官员们如此听话。
另外,各地宗藩也都未发出抱怨之声。
这得益于小万历对武清伯的不留情以及去年对河南宗藩的态度。
其余反对者,理由五八门。
有官员称:土地肥瘦不均、难以丈量,有地方官吏为考绩会将田埂、沟渠计入耕地面积,变相为百姓加税。
有边关将领称:边境田地复杂,丈量易激起边患,建议对边境贫瘠之田施以特例。
还有豪强地主哄骗百姓,称“丈量一次,百姓破产一次,寸土皆税,人人加税”,使得许多百姓在官衙闹事,生成民怨,将此政策污为苛政。
……
对此。
小万历命内阁将这些反对的理由全都记录起来,逐一解决。
该解释解释,该量刑量刑,该补充条例便补充条例,欲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都扼死在摇篮中。
那些哄骗煽动百姓的商贾豪强,将被加罪惩罚。
……
正月二十五日,在吏部的安排下。
三百零五名进士包括十二名庶吉士,皆被外放,安排在州县任职,或为知州、知县,或为县丞、主簿。
这些人,虽然经验少,但干劲十足,外加去年观政时被朝廷的各种新政改革之策熏陶,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他们必将是冲在“全国丈田与一条鞭法”政策最前方的一股巨大力量。
庶吉士中。
冯梦祯、汤显祖、吕兴周这三个完全有能力留馆的官员,皆申请外放,且自请前往贫困偏远之处。
这让小万历甚是感动。
当即写了一幅“恤民之官,方为国器”的大字,送到了翰林院庶常馆。
这些新晋官员的行为,将会影响到后续参加科举的许多学子。
小万历直接令吏部表态,称:唯才是举,不循资历,凡有突出实绩者,皆可特例擢升,而不以年资为衡。
……
正月二十八日。
小万历命内阁与翰林院诸官员将沈念的抑兼并三策又完善了一番。
此举意味着:全国丈田,抑兼并三策,已是年初必行之策,谁也不能阻止。
就在这时。
民间夸赞沈念的声音越来越多。
许多书生士子在讨论沈念时,直接将其唤作小阁老。
往昔,有人唤沈念为小阁老,乃是调侃。
而今,许多人都觉得沈念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二十八岁担任从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成为部堂官已是板上钉钉,而入阁,则也有八成以上概率。
还有文人在民间小报上称呼沈念是:虽无阁老之职,然有阁老之权。
若是一般官员被冠以这样的名头,绝对会被吓坏,然后迅速上奏请罪,以脱僭越之嫌。
但沈念根本不加理会。
他能感觉到,有人在暗中捧杀他。
这些人因“抑兼并三策”将沈念捧起来,日后此策若出问题,那沈念就是首罪。
另外,沈念感觉一些官员是因不想张居正提前归朝而支持此策。
沈念无畏这些流言。
当下的他,做官只秉持两点。
其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其二,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
……
二月初一,清晨。
皇极门下朝会。
小万历下旨昭告天下:“全国丈田,依照沈念所提的抑兼并三策,正式施行,限期两年。
根据河南、江西等地的丈田年限,官员们商量后,皆认为一年太短,三年太长,不设年限又会使得一些官员无限拖延,故而定为限期两年。
此旨意一出,京师外农庄的百姓一片欢腾。
京师周遭之田被兼并最多。
许多百姓被迫成为佃农,所得不够吃穿,而今若能平价买地,那他们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二月初二,五更天。
三百零五名外放的进士,齐齐出京,踏上了赴任之路。
当日。
小万历还宣布:以都督同知王伟长女为皇后,遣英国公张溶、内阁次辅吕调阳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纳采问名,就是送聘礼,问女名。
在内阁的干预下,小万历的聘礼已不算过奢,但与一般人家相比,还是天壤之别(聘礼如下)。
此乃小万历大婚的第一步。
皇家的这一套成婚礼仪非常繁琐,需要祭告天地宗庙,宣读纳采制书、举行酒宴等。
纳采问名之后,紧接着便是纳吉纳征告期礼(即告知大婚之吉日),然后还有宣读册立皇后诏书、举行行合卺礼、谢恩礼等。
一系列流程走完,基本上要一个月。
这段时间,最忙的便是内廷、内阁与鸿胪寺。
……
二月初八,清晨,天气尤寒。
票拟司内,炭火通红,甚是温暖,沈念正持笔票拟。
新年初,往往是官员呈递奏疏最多的时候,外加全国丈田之策的施行,需要拟定的条例非常多。
一众票拟检详官都甚是忙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