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传家宝(1/2)
第395章 传家宝
“冒昧的问一句,贵公司每天的煤炭产量是多少?”三菱的人很细心。
“眼前的这个矿井日产量三千吨左右,在西北方向还有另外两处矿井,都是差不多大的规模。”
顺着罗恩手指的方向,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类似的采矿场,同样热闹非凡。
“包括设备、矿井建设、人员在内,我总计投资了六十亿卢比,按当时的汇率算1.5亿美元。这仅次于印度煤炭公司、塔塔他们,是这里的第六大矿场。”
“矿工呢?”
“都是机械化作业,除了技术工种,普通矿工并不是很多。”
“我们还想去煤炭仓库看看。”
“没问题。”
罗恩又带他们朝丹巴德郊区出发,他在那里租了块地,开采出来的煤炭都在那里分拣。
小日子对苏尔矿业的现场还是比较满意的,机械化作业可以保证供货稳定,且代表着供应商的实力。
只是到了仓库后,他们却不禁皱起眉头。
堆成小山般的煤堆上有工人在敲敲打打对煤炭分类,不同品位的煤炭,要分开存放,价格自然也不一样。
从矿场运来的煤炭有的块头很大,需要进一步破碎处理,这样方便装上火车,拉到外地。
只是这些分拣人员中,有很多还是孩子。那小小的身影,在煤堆下怎么看怎么刺眼。
罗恩并没有急着解释,他走进仓库,人们注意到他。他们下意识的叫喊,接着纷纷激动的跑过来虚触他的脚面。
没人组织这一切,他们全都是自发的。
这些矿工跪在地上,语气急切的说着什么,罗恩微笑着朝他们点点头,宽慰了几句。
他来这里的次数不多,但每个人都认识他。
因为无论是采矿场,还是仓库,都在显眼的位置挂着罗恩的头像。
就跟米尔扎布尔的水泥厂一样,他入乡随俗,要让自己的形象深入人心。
小田他们看的莫名其妙,完全不懂怎么回事,看那些人的表情,不像是被强迫的。
反倒是某种狂热。
他们不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却也看出来,有的人就是在用朝拜神明的方式,觐见罗恩。
好一会儿过后,人群才渐渐散去,罗恩招手让一个老人留了下来。
他包着头巾,脸上沟壑深陷,皱纹比身后的煤炭还粗粝。
“他的妻子、女儿、女婿,还有一个孙子,都在这座仓库工作。”罗恩转头介绍道。
“什么?”小田愣愣的开口。
“他儿子去年死在了老鼠洞,一家五口人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没有。他女婿本来是第二个要进老鼠洞的人,我们的仓库建成后,他打消了那个念头。
他们一家五口人每天在仓库工作11个小时,总收入8美元。还记得老鼠洞的工人,每天收入多少吗?不到两美元。”
小田他们有些沉默,不管是两美元,还是八美元,在他们眼里都低的发指。
“如果我不收留他们,男人会下老鼠洞,老人会带着孩子会去偷政府的矿,就是我们开车时在荒野里遇到的那些人。
丹巴德上百万人都靠煤炭活着,不是在这里,就是别的地方。至少在仓库里分拣煤矿,不用担心被活埋。”
罗恩还没说的是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进苏尔矿业进不来呢。
他并没有给工人额外的优待,所有薪资都是市场价。他只是没克扣他们的工资,没找由头没收他们的一天所得。
没毒打男人,没侵犯妇女,没强迫孩子上工。
仅此而已。
他什么都没做,只是按规矩办事。
老人小心的退下,他朝人群吆喝一嗓子,村民们更加卖力的干活,发自内心的卖力。
“印度情况你们不需要在意,它自有规律。任何试图打破规则的人,最后都粉身碎骨。”
小日子们明智的没再管用工的事,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仓库的煤炭上。
就像前面说的,丹巴德煤炭是优质的炼焦煤,三菱的人很满意。
实地考察,确保苏尔矿业能稳定提供大批量煤炭后,他们和罗恩签了一份长期煤炭供应合约。
苏尔矿业每年至少向三菱商事提供200万吨炼焦煤,且品质不得出现较大波动。
双方协商的到岸价是63美元一吨,由苏尔矿业自己承担运费。
煤炭到港验收60天后,账期结算,支付尾款。
这个价格比国际行情略低一点,不过毕竟是长期合约,且三菱实力强盛。
罗恩想打入日本市场,这点优惠总是要给的。
又恰逢亚洲金融危机,进出口贸易多少受点影响。
这63美元的报价,其中51美元归苏尔矿业所有,也就是单纯卖煤的钱。
剩下的12美元归苏尔航运所有,两家公司账要算清楚,甚至要在合同中写明。
丹巴德现在的仓库里大概有十多万吨煤,等铁路部门协调好后,就准备往东海岸的加尔各答启运。
印度现在单节火车的载重量大概在50吨,一列火车通常由25节车厢组成,总运载量在1250吨左右。
想要保证每个月20万吨的煤炭输出量,得火车昼夜不停来回跑170趟左右。
这对铁路部门来说也是一笔大单,每天至少有六列火车专门留给苏尔矿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