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批评(1/2)
第536章 批评
可能是因为《老炮儿》撤档伤及太深,华艺在元旦第一天就着急忙慌地发布了自己的部分新年片单。
有国内影片,也有国际合作的大片。
国内比较受关注的,有冯晓刚的《我叫李雪莲》,改编自刘振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和向老板合作的全明星奇幻3d大作《封神传奇》(这片子最初真是华艺的);以及即将在情人节上映的《奔爱》。
国外大片有《魔兽》和《摇滚藏獒》两部主力。
更多电影将会在3月份的h计划上正式发布。
该说不说,华艺虽然在走下坡路,去年的成绩也不算好,但破船还有三千钉——华艺现在也不算破船——发出来的片子看起来还挺有吸引力。
但是,秋天影业40天的静默期终结了。
全国最大的影视公司终于可以发声,终于可以腾出手回击之前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抹黑了。
商战有时候非常朴实无华,总结起来就是两条共十个字:
等友商自杀、友商是傻x。
前者最好的践行者就是阿狸影业,阿狸的傲慢让他们不断作死,11月其副总裁居然公然喊话说阿狸不需要专业编剧,称阿狸会请ip贴吧的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来一场养蛊式竞赛写作,谁写的好就用谁的故事。
结果自然是引起整个编剧行业的愤怒,甚至有编剧发文不会跟阿狸合作,尽管事情最后以阿狸澄清道歉结束,但阿狸影业的招牌算是洗不干净了。
至于友商是傻x,这就得交给秋天影业来说了。
秋天影业副总裁陈芷熙在接受采访时抨击业内乱象:“有的公司拿刚立项,甚至还在创意阶段的电影来填片单,一年发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片子,这样面子上当然好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观众。
“有的片子今年在待映片单上,明年还在,弄不好后年它还在。
“我们同事也劝我,说学学别人,一年也发二三十部,这样多好看,但我不同意,我要发就发今年一定会上的,我宁愿面子上没那么好看,也不欺骗观众。
“如果真要发,我们公司一年能发三四十部,主投的,参投的,发行的,我们有很多片子。”
接着,陈芷熙又说:“有些创作者太胆大妄为了,我们虽然说创作自由,但创作者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否则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
懂的自然懂陈芷熙批的就是华艺。
李秋棠在部里做完报告后,也没等来个什么回复,觉得部里应该在讨论自己的报告。
人家办事也需要个时间,所以他也不急。
反正他手里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忙。
首先就是《流浪地球》的筹备工作,剧本已经全部定稿了,他要建组招募人手开始准备了。
从这个环节开始,作为导演,李秋棠就要全面参与剧组工作了。
但在《流浪地球》之前,他还有一部《梁祝》要拍。
《梁祝》的剧本还在李蔷手里,没有定稿。这份剧本折磨着李蔷,也折磨着李秋棠。
李蔷已经写了3版共10稿,共计70万字,李秋棠依然不满意,他自己动手写的部分,也怎么看都不满意,只得反复琢磨。
目前能用的故事,只有不到50%。
李蔷甚至劝李秋棠放弃这个剧本,李蔷认为李秋棠现在还年轻,不宜碰这么沉重的家庭题材:“等10年,你40岁的时候,对生活对社会都有了成熟的理解,再来拍会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