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权力之爭(2/2)
李文忠立刻抢先开口,“舅舅,这都是太子殿下在陛下面前求的旨意。陛下本来是不喜,觉得朝廷有海禁,太子殿下一再请求,陛下方才允准。”
都说马寻护著他大外甥,有好事就想著他的外甥。
李文忠其实也差不多,他是一个劲的护著表弟,有任何的好处先想著表弟。
所以朱標这孩子別看有些时候腹黑,但是要心胸有心胸、要气度有气度,那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稳固,自然就容得下人、不会想太多的勾心斗角。
也正是他的地位稳固,朱等人就老实本分,在朱標的面前就是听话的弟弟。
朱標隨即笑著开口,“卫国公,先去大都督府吧,看看船厂那边的奏事,这事情你得全权盯著,这关係著战事。,邓愈也不含糊,虽然他的事情还没有说完,但是大不了多跑一次。
毕竟就算是皇帝信任的国公,也没办法在一些事情上和马寻去比较。那人是难得来宫里奏事,一次没说完的话,他大概率是想起来了再来宫里。
其他人多跑一次没关係,马寻多跑一次就难了。
等到邓愈离开,朱標就开始抱怨了,“舅舅,您可真是心大。我就代我爹问一问您,锦衣卫的事情还管不管了?”
不要说朱標无语,其实李文忠这个“旁观者』有些时候看著都著急。
李善长也好、胡惟庸也罢,都是生怕手里的权力小了,他们是想方设法的掌握权力。
为此可以不惜蒙蔽皇帝,或者是和皇帝对著干,抢到一点权力都是好的。
但是马寻呢,大家只以为他是右都督、管国子学事,还有个时灵时不灵』的中书省参知政事。
不过大都督府的事情基本不过问,中书省也几乎不过去。国子学偶尔过问一下,但是更多的注意力在学院那边。
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锦衣卫的大头目其实是马寻,而不是那个上躥下跳、近两年凶名赫赫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驤。
朱標继续抱怨著说道,“南北镇抚司可都是您提督,您就盯著南镇抚司的工匠。北镇抚司的事情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老四在管了,这能行吗?”
马寻也不尷尬,他一贯就是能推就推、推不掉就先掛名。找到了合適的人选,立刻果断的將事情交出去。
比如说朱棣,这小子就没少给马寻坑,几乎成为北镇抚司的大头目了。
看到马寻不开口也不反驳,朱標就觉得他说了这么些,他的舅舅可能是听进去了,但是显然也是没打算改。
李文忠也开口抱怨了,“燕王殿下能力出眾,只是好多事情他也不好管。舅舅,我是领军的將军,不好管锦衣卫的事情。“
这么说来我坑外甥,朱元璋这也是在坑外甥了?
朱棣確实不能太多的知道一些敏感事情,得罪人的事情倒是可以直接出手。
马寻又是个甩手掌柜,对毛驤又不能完全信任,所以朱元璋就將一些事情扔给李文忠这个亲外甥了。
明初的这些勛贵之中,马寻和李贞是最特殊的,这两人也是最不在意权力的。
李贞这个镇国上將军、特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除了带孙子之外,基本上只管大宗正府的事情。皇子皇女的生辰、婚配或者是教育问题等等,他时常过问。
政事上和马寻半斤八两,他俩要是上朝,没人帮著介绍的话,六部尚书凑到了跟前都认不全。
但是李贞有个出息的儿子,再加上岁数大了,大家都能理解。
马寻年轻力壮啊,但是不管事。他的儿子倒是有出息,整天在皇帝皇后面前卖萌,又和皇长孙关係好,但是这孩子除了卖萌、逗人开心之外,在朝堂上半点忙都帮不上啊。
依然充耳不闻,亲外甥敲打我都没用,更別说便宜外甥了,我更听不见。
朱標和李文忠对视一眼,知道说了没用,那就別说了。再多说的话,他们怀疑马寻抓住机会要去告状。
朱標隨即开口说道,“舅舅,您可知道延安侯和吉安侯最近在京卫领军了?”
马寻顿时来了精神,也嚇了一跳,“標儿,他俩在京卫领军,牵连的人是不是多了?
,,慈不掌兵义不掌財,这是不假。有些时候的权力斗爭,也会牵连无辜。
但是在朱標的眼里,他的舅舅实在是太心善了。
唐胜宗和陆仲亨就看似是咎由自取了,但是自家舅舅担心的是將京卫的一些將士也牵连进去。
原因嘛,就是这两人算是胡惟庸在武將之中的底牌了,现在又执掌了部分京卫,看起来是能做些事情了。
李文忠笑著开口,“舅舅多虑了,无非就是给他们壮壮心气,他俩想要调动京卫也是千难万难。將士们不至於受牵连,倒是有些武官不知进退,到时候只怕落不了好。”
这一下马寻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有些武將確实想的多,以为攀附上大人物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这类事情是常態,文官也好、武將也罢,站错了队都是正常的事情,落的下场不好的结局也怨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