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两条线(1/2)
第165章 两条线
但如果撇开传统史书中的党人立场来看,就会发现何太后、何进的弟弟和母亲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只要有后宫,就必须有宦官,蹇硕已经被杀了,其他宦官中还有我们何家的恩人和盟友,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现在就想着回老家养老,何苦要斩尽杀绝呢?你杀完了难道不要再补充一批宦官进来?再说我们何家本来出身就低微,真把宫廷里知道来历的老宦官都杀光了,宫里新补进来的谁的人都说不清,你怎么应付手下那些咄咄逼人的党人?
而袁绍接下来的举动就耐人寻味了,他向何进建议召集外军来压服太后,于是便“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面对巨大的外部压力,太后顶住了。袁绍于是再次劝说何进,于是何进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他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司隶校尉和河南尹正是雒阳和京师周边地区的治安长官。袁绍得到权力后让洛阳派出武吏监视宦官,并催促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汉代的皇家宫廷,在雒阳城西门外)
袁绍这么做是为了给太后更大的压力诛杀宦官吗?可能性不大,因为派出武吏监视宦官是在威胁宦官,对太后没有压力,董卓的行为倒是能吓住太后,但就这么直接派兵进宫何进恐怕也不会同意。结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难明白袁绍的真正目的了。
《后汉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诸常侍小黄门皆诣进谢罪,唯所措置。进谓曰:“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袁绍劝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按照《后汉书》中的记载,实际上何进已经和宦官达成了协议:“,如今天下不安,正是因为你们,你们赶快离开雒阳回老家去吧!不然等董卓到了,就不好办了。”袁绍在再三劝谏何进立刻诛杀宦官不成之后,利用自己司隶校尉、假节的权力,向各州郡发出文书,假托何进的名义,令其逮捕那些即将离开雒阳回老家的宦官家属。
不难想象得知家乡亲人传来噩耗的宦官们的绝望——何进不是要放过他们,而是要把他们骗出宫去,然后让州郡族灭他们。绝望的宦官们决定殊死一搏,他们假传太后诏令,召何进入宫。
而何进毫无戒备——在他看来宦官没有任何伤害自己的动机,太后是自己妹妹,天子是自己的外甥,自己已经承诺只要他们放弃权力回乡,就能安全享受自己集聚的巨额财富,宦官怎么会伤害自己呢?有心算无心,公元189年9月22日,宦官们将何进砍死在嘉德殿前,但他们并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耳熟能详了,袁绍在得知何进入宫被害后,立刻聚集军队围攻宫城,将所有宦官全部杀光,混乱之中被害的不但有宦官,还有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若非慌乱之中,让张让、段珪等人带着少帝、陈留王逃出雒阳城,在北邙阪下与董卓相遇。袁绍的计划就完全成功了——大将军何进死了,所以尚书台掌握在有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手中;车骑将军何苗也死了,那么雒阳的军队就应该掌握在袁绍和他的朋友们手中。
相信当时站在承明堂上的袁绍一定踌躇满志,东汉士人数十年来的野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曾经不可一世的宦官和外戚都已经被彻底消灭了,天子年幼,太后无援,大权终于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可以这么说,袁绍在从汉灵帝去世到董卓进京之间这四个月时间里,隐藏在何进身后,巧妙的操纵自己的上司,把宦官和外戚这一对皇权的支柱不自觉的赶到了权力的角斗场之中,最后让其互相毁灭。如果不是一点点意外,帝国的最高权力也将落在袁绍这个隐居了近二十年,从中平元年(184年)受何进征辟,只出仕五年的阴谋家手中。
而袁绍现在做的事情,又和真实历史上二十年后他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现在的袁绍更激进,更大胆,不是隐藏在幕后指挥策动别人,而是自己豁出性命,拔剑直接和宦官硬杠,硬生生把自己的党人前辈,现在的大将军窦武逼上了和宦官决死的不归路上。
想到这里,魏聪眼前便浮现出那个身着绛袍,头戴虎贲冠,对着董卓拔剑喝道:“吾剑未尝不利!”的袁本初,不愧是两汉士人四百年培养出来的最后精英呀!胆气、谋略、野心无所不具,与这样的人物合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事吧?
“也好!”魏聪笑着将信笺收入袖中:“不过我眼下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你们的,只能送上一些珍货金银,权当是聊表寸心了!”
“那就好!”曹操满不在乎的笑道:“孟德你现在吃下了交州五郡,想必是肥的很了,出点血也是应该的!”
————————————————
“这你也送给我们?”曹操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摆放的两株足足有四尺多高的红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散发出令人迷醉的光。
“嗯!”魏聪满不在乎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玩意虽然这的很好看,但说到底就是个装饰品,于国民经济并没有太大意义,不像金银铜都可以铸造货币给士兵发饷,采购物资,雇佣劳动力,拿出去卖的话,客户少得可怜,最大的用处就是拿来收买达官贵人刷好感度,给曹操袁绍他们正是物尽其用:“就是搬运起来不太方便,你要是不喜欢,就换成别的!”
“谁说我不喜欢了!”曹操赶忙反驳:“用布帛皮毛包裹好了再装箱就不怕碰碎了,你还真阔气,这么大的红珊瑚都拿来送人,这么大的珊瑚,皇宫里都没有几具,何况还是红色的!”
“哦?这玩意颜色还有讲究?”
“当然!”曹操笑道:“珊瑚本身就是珍贵之物,红色的更是少见。前汉刘歆所撰《西京杂记》记载:宫积草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曰烽火树。夜有光,常欲然。那株珊瑚虽然有一丈二尺,但也是三株四尺长的珊瑚拼接而成的,你这也有两株了!拿到雒阳去,绝对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行,那就都送给你们了!另外还有一些珍珠,玳瑁,各色香料,都装好了,你一同带走!”魏聪满不在乎的说:“我也不绕圈子了,交州刺史,护南海校尉,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