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江南解体(2/2)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事实证明,刘羡交的这些朋友,还是靠得住的。
虽然刘羡身份敏感,但祖逖、刘琨、王粹、傅畅等一眾朋友亲戚,还是时不时来探望刘羡。为他排解散心,並告知他如今政局的最新变化。
就在新野王司马歆再次大败,上书朝廷向司马乂求救后,司马乂当机立断,立马对李辰之乱做出了针对性布置。
面对李辰声势浩大的四路攻势,司马乂以四路援军进行反制:
他命宣城公刘弘为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冗从僕射羊尹为平南將军,领军两万,南下屯兵宛城,意在阻挡李辰继续北上;
又以屯骑校尉刘乔为豫州刺史、威远將军,自征东军司调兵一万,屯兵汝南,阻击黄林进军豫州;
再詔令雍州刺史刘沈,令他率此前的平蜀军队一万五千人,南下武关,与刘弘夹击李辰;
同时请求征北军司,望司马颖派出前將军赵驤,率军万人作为刘弘后援;
最后他勒令新野王司马歆,要求他固守襄樊,勿要出城迎战。
因为形势异常危急,为了平叛,司马乂不只是动员了洛阳的兵力,同时也以朝廷如今为数不多的威信,號召其余诸王,为了捍卫司马氏的社稷,一同拋弃门户之见,调动兵力来阻止絳缨军。
(太安二年张昌之乱)
王粹和刘羡谈及此事时,刘羡询问道:“殿下计划得不错,只是不知,他请示过成都王了吗?”
王粹此时已加入司马乂一方,被司马乂任命为后將军,参与朝中机要。他回答说:“军情如火,每耽误一日,贼军便壮大一分,怎可能事事请示?”
“这份计划,殿下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令诸王雨露均沾,莫非还有谁能指责吗?”
刘羡心想: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司马颖不似能讲道理的人。此前他已展露出对荆州的覬覦,还未动手,就已和司马乂有了矛盾。如今荆州作乱,而司马乂未经请示,派刘弘先行南下,难免不会被视作是一种挑衅。
但无论如何,司马乂確是为平叛殫精竭虑。洛阳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他还要分出两万来去救援司马歆,实不能要求更多。可对於其余诸王而言,他们是否会在意司马歆的死活,那就不太好说了。
隨著时间流逝,等到了六月中旬,各方势力的表態都趋近於明朗:
黄林此时已率復汉军攻入豫州境內,使得征东军司已无法置身事外,范阳王司马虓本人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善军事,便同意了司马乂请求,將前线军事交给刘乔负责;
而成都王司马颖对荆州贪念已久,收到消息后,当即派赵驤领三万大军先行南下,由后援转为先锋,他自称將尽起河北大军,於年后南下;
至於征西军司,河间王司马顒毫无和司马乂讲和的意思。雍州刺史刘沈乃是司马冏旧部,本就不服从司马顒,司马乂徵召他,本意也是儘可能给司马顒台阶,不至於损害征西军司的实力。可司马顒连这点兵马也不肯放过,刘沈得到詔令后,方才进军至蓝田,就又被张方率军拦下。
不过司马顒也表態说,大乱之前,他听从朝廷的詔令,暂时不会和皇甫重再起衝突。
总体来看,三王中有两王配合朝廷,河间王也没有落井下石,那形势就没有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可隨著时间来到七月,接下来的形势发展,却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首先是豫州方面,战况差强人意,算是初步扼制住了叛军的攻势。
刘乔抵达许昌后,火速领一万步骑进驻汝南,成功於淮水北岸阻拦絳缨军。由於黄林本人没有经验,数次尝试强渡淮水,皆为刘乔半渡而击,致使他损失惨重。黄林只能被迫放弃北上许昌的计划,转而向东进攻弋阳郡,但在弋阳太守梁桓的固守下,絳缨军进展缓慢。
可南阳的战事就太令人失望了。
一开始一切还算正常,荆州刺史刘弘抢在李辰之前入驻宛城,於此地屯兵固守,等待援军。等到赵驤率部抵达,宛城的守军已经多达五万人,兵力与李辰部相近,占据地利,且装备甲仗胜之,理论上看,晋军是有更大优势的一方。
谁知赵驤抵达后,轻视復汉军,认为对方不过是一群乌合之眾。他又受成都王密令,欲在平叛中率先立功。於是不与刘弘商议,竟私自出兵,独自与復汉军合战。
李辰见他骄横轻敌,便佯装不敌,主动率部后撤,实则在半道的枣林中设下埋伏。赵驤果然中计,他领著五千轻骑冲入包围网,结果可想而知。轻骑几乎全军覆没,后续的步军为败军裹挟,也直接溃败。赵驤本人则身中七箭,重伤昏迷,幸得从骑死命相救,方才逃出生天。
可这就连累了刘弘,他此时正令陶侃率八千人为先锋,打通南阳到襄阳的通路,设法联络新野王司马歆。留守宛城的驻军仅有万人,且根本不知道赵驤战败的消息。结果李辰乘胜追击,围攻宛城,打了刘弘一个措不及防,负责外围城防的羊尹当场战死,其余各部也隨之溃败。刘弘不得不丟下宛城,率残部退回河南梁县,重新整顿军队。
復汉军至此全据南阳郡。击败了刘弘之后,李辰稍作休整,隨即自宛城南下,正式向襄阳进军。
而此时的襄阳城內,司马歆也不知刘弘与赵驤败退的消息。事实上,他还在因陶侃援军的到来而欣喜若狂。在得知復汉军南下的消息时,司马歆还以为是李辰在北面打了败仗,不得不南下。他此前在李辰处接连受挫,早就想一雪前耻,於是不顾陶侃劝諫,违背了朝廷不得出城的命令,率城中三万守军北上迎战。
可事实並非如此,復汉军连战连捷,兵力愈发强盛,在遭遇司马歆时,已经扩张至七万余人。两军在樊城北面的陶冲相遇时,司马歆见来者不仅不是败军,且兵力远胜於自己时,心中的懊恼与后悔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懊恼,结果是无法改变的。李辰一月三战,再度大破征南军司。晋军溃败之下,新野王司马歆为復汉军所生擒,李辰將其斩首示眾,传观江北。
与此同时,南路復汉军成功攻破武昌,占据了这座江南巨城,东吴旧都。石冰在此地搜罗得船只五百,而后率两万水师顺流东下,正好在潯阳遭遇前来抵御的扬州刺史陈徽。
双方各率水师,在江心对峙,陈徽欲乘东风纵火,结果火船未发,东风忽然转变为西风,风向逆转之下,使得陈徽玩火自焚,四万水师一朝溃散。石冰得以顺流而下,一举占领了整个扬州。
至此,整个淮水以南、湘水以东的广大区域,几乎脱离了朝廷的掌控。整个江南的局势,正在以最恶劣的速度走向解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