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归义非唐 > 第502章 南下路上(万字大章)

第502章 南下路上(万字大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高冷校草是篮神 贷款武圣 无限之精彩人生 哥布林重度依赖 霍格沃茨之巫师永生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tfboys之情定四叶草 鬼外婆之乡村有鬼 快穿之拯救男配计划

第502章 南下路上(万字大章)

“噼里啪啦——”

“宵禁—解!!”

“咚、咚、咚、咚———“

乾符三年正月十五,当暮色初临,百姓本该早早回家,躲避宵禁的时候,爆竹声却在城內此起彼伏传出。

哪怕刚刚经歷多年战乱,民生疲,但郑州治下著这小小的河阴城內却还是点亮了无数灯笼。

鼓楼的鼓声在不断作响,无数吃过晚饭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儘量穿上了自己最为乾净的衣裳,以此来迎接每年唯一解除宵禁的节日。

“社火、起!!”

当头戴各种羽毛的社伯开始打锣,十余名壮丁立马抬起社火,面前出现十余名打著灯笼的垂髻小儿,身后则是出现踩著高蹺,奏乐舞蹈的伶人。

隨著社伯迈腿,整支上百人的队伍开始走街串巷,而那些在街巷两侧围观的百姓也纷纷看著这热闹场景,举著手中早早准备好的火把。

这些火把以竹蔑綑扎麻秆或芦苇而成,浸牛羊油脂,一点即燃。

当社火经过,这些百姓纷纷將手中火把伸向社火,火把点燃后便跟隨社火队伍开始前进。

数万人的运动在这河阴县城內展开,没有长安、洛阳、成都那些大城市的各种杂技表演和五彩繽纷的灯,更没有那些高达一二十丈的灯楼。

在这里,有的只是百姓们脸上激动的神情,只有不断燃烧的社火和火把,还有无数百姓疾走时的欢呼声和伶人队伍的锣鼓声。

社火队伍仿佛是一条长龙,不断在河阴城內穿梭,每经过一处街巷就有数十上百人举著火把以社火引燃,隨后加入其中。

空气中瀰漫著烟火气,仿佛要驱散所有疾病、灾害和苦难,使得整座城池都焕然一新。

“咚、咚、咚——”

三丈高的鼓楼上,刘继隆望著那条不断穿梭街巷的火龙,眼底隱隱冒著火光。

在满是木质建筑的这个时代,这样的行为危险吗?那是自然的。

可百姓们却並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危险而放弃这种行为,至少在他们看来,这是提振河阴城內百姓民心,让百姓对未来更有嚮往,更有奔头的最佳做法。

过去压抑了一年的情绪,仿佛在解除宵禁的这几日被百姓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的释放,使得百姓心中的积怨得到平息,使得县城治安更为安定。

其实此时的他们很贫穷,甚至许多人从正旦新春到如今,连一口肉都不曾吃过。

饶是如此,在社火的指引下,他们却在疾走和呜吼吶喊中愈发畅快。

这样的快乐和满足,是吃几口、几十口肉都无法代替的。

“都准备好了吗?”

刘继隆背对著眾人,在他身后的曹茂及河阴县眾多官员纷纷作揖。

“殿下放心,肉条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殿下祭祀社火,便能发给百姓。”

河阴县令小心翼翼地开口,將自己的安排告诉了刘继隆。

刘继闻言微微頜首,隨后远眺远方即將变黑天色,继续又將注意力放到了河阴城內的百姓身上。

社火的队伍,在他眼底绕著河阴城的各条街巷都穿梭了一遍,从正街开始,至横街结束。

最后社火被抬往了县衙,数千人的队伍也齐齐向著县衙聚集而去。

每户只出一人,开道的孩童不算其中,故此才將隨行人数控制在四千人內。

“殿下,我们该出发去县衙了。”

河阴县令小心开口,刘继隆闻言收回心神,爽朗笑道:“走!”

在他的示意下,河阴县令带路走下鼓楼,而此刻街道上百姓数不胜数,汉军提前清理出街道,守在两侧护卫刘继隆安全前进。

百姓们伸出头朝他看去,但见他从远处走来,身旁跟隨十余名平日里难以见到的官员。

“那便是汉王?”

“这汉王,某为何有些熟悉?”

“对对对!他是住在临河坊的那位出眾郎君!”

“那位竟是汉王殿下?”

两个月来,刘继隆时常出没河阴各处,河阴百姓早就记住了他这么个出眾的存在。

如今再见,却得知他是那闻名天下的汉王,自然骚动起来。

迎著他们的目光,刘继隆继续向著县衙靠近,而隨著他愈发向县衙靠近,见到他的百姓也就越来越多,骚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当刘继隆来到县衙外的时候,此处的街道上已经被汉军將土列阵隔绝为两块。

高举火把的百姓惊讶於刘继隆便是当今汉王,而刘继隆则是走到了县衙门口摆好的社火面前。

“请汉王殿下请神.

当祭祀开始,刘继隆面不改色的走出队伍,来到社火面前。

这时,十二名七八岁的孩童跟隨走出,头戴木质彩绘的兽面面具,列阵围绕社火。

几名吏员將一面鼓端到了刘继隆面前摆放好,隨后递给刘继隆两支鼓槌,

待刘继隆接过,五十名头戴各类彩绘面具的乐师继而走出,兵卒將乐器尽数拉了出来。

当所有准备好后,刘继隆开始慢慢敲击小鼓,但见鼓声开始作响,十二名孩童便开始动了起来,五十名乐师也纷纷升始奏乐。

他们按照刘继隆的鼓点进行奏乐,而戴著兽面面具的孩童们则是按照十二地支方位跑位,配合鼓点做吞、撕、踏等动作。

“社公社母莫嗔,听我曲歌喧喧;今朝酌酒烧钱,但愿牛羊满圈“

“呜吼!呜吼!呜吼—”

隨著刘继隆开口唱出祭词,整个祭祀也进入了高潮,外围的举著社火点燃火把的壮丁纷纷开始捶胸顿足,口喊“鸣吼”。

数百字的祭词唱完,曹茂连忙端著木盘上前,左右还有持著长戈与木盾的兵卒。

木盘上摆有铜製的金黄色四目面具,刘继隆放下鼓槌將面具戴起,隨后便从兵卒手中接过了长戈与描绘兽面的木盾。

曹茂接替刘继隆,持鼓槌开始有节奏敲打起来,而刘继隆则是戴上面具后左手持盾,

右手持戈,动作夸张的开始舞蹈起来。

“柞伊始,泽雨其濛;千耦其耘,但湿————”

面具下,刘继隆声音沉著,整个人在社火与四周火把照耀下显得高大且具有神性。

那些举著火把的壮丁见到刘继隆轻轻鬆鬆的將长戈舞动,纷纷激动地加大“鸣吼”声数千人捶胸顿足,高呼呜吼,听得人不知为何,热血沸腾。

隨著时间推移,刘继隆手持长戈木盾,足足舞乐了半个多时辰还不见休息,这更是令四周百姓都觉得所谓汉王,乃天命承授者。

社火主祀舞长戈木盾,哪怕是训练有素的,也不过只能舞乐两刻钟。

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足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没见过有人能超过三刻钟。

如今刘继隆轻轻鬆鬆便舞乐半个时辰,且看上去依旧体力充沛的样子,这如何让人不震惊。

百姓都认为他是得到了上天的相助,这才能做到毫不疲倦的舞动干戈。

“曹都督,殿下还能舞动多久?”

河阴县令咽了咽口水,忍不住上前对曹茂作揖,

曹茂在不断敲击小鼓,整个人十分自豪:“以殿下之能,便是再舞动半个时辰的干戈也不是问题!”

河阴县令及其余官员纷纷倒吸了口凉气,只觉得自家殿下確实是天眷之人。

自古而今,还没听说过有几个人能持著十几斤沉重干戈,舞动一个时辰的情况。

他们纷纷敬佩后退,看著刘继隆又继续舞动干戈大半个时辰,直到亥时到来,才见到刘继隆缓缓停下了舞动。

“送神!”

略微疲惫的声音从金黄色四目面具下传出,官员们纷纷两人一组抱著纸俑上前,拋入社火之中焚烧。

曹茂与乐师们尽皆停下,隨后便见刘继隆与那十二名头戴兽面彩绘面具的孩童纷纷转身离去。

舞终乃背行,示邪票已去,百姓不得喧譁,必须诚心送神而去。

刘继隆提著干戈回到县衙正堂,坐下后这才將干戈放下,脱下面具。

此刻他也算是汗流瀆背,喉咙宛若火烧般,但他並没感觉到疲惫,而是觉得十分痛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戎有受賑,神之大节也—-果不其然。”

刘继隆回想著刚才四周百姓的模样,只觉得祭祀並非只是传统与迷信,而是能团结军民,提振民心的手段。

“殿下!”

半个时辰后,曹茂带著河阴县的所有官员都赶了回来,他们见到刘继隆的样子,纷纷躬身作揖。

“不必如此,都起身坐下吧,希望此次祭祀,吾没有让诸位失望。”

刘继隆自谦说著,曹茂等官员纷纷摇头:“殿下自谦了,百姓们送完社火后,都认为以今年殿下之辛勤,必然是五穀丰登,风调雨顺———”

在百姓看来,祭祀社火时舞动干戈的时间越长,就能驱散更多不好的灾害。

自古而今,河阴县没有出过类似刘继隆这种舞动干戈一个多时辰的存在。

今日所见过后,不仅是河阴县的百姓会口口传颂此事,便是四周诸县乃至整个河南河北都会传播出去。

这是安定河北、河南人心的最好手段,也是耗费最少的手段。

若非如此,刘继隆自然不会將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寧愿去调度钱粮来预防灾害。

“肉条都安排人送往各户了吗?

刘继隆询问曹茂他们,曹茂连忙点头:“每户送一斤,以此庆贺社火祭祀圆满。”

得知事情安排妥当,刘继隆便鬆了口气,继而询问河阴县令道:“今年黄河两岸河滩,可还曾发现蝗虫卵?”

“回稟殿下,自咸通十年殿下下令以来,诸州县都会在往年河水滩涂搜寻並清理蝗虫卵,去年与今年都並未发现虫卵。”

河阴县令的话,让刘继隆满意頜首,儘管自然灾害不能完全杜绝,但类似蝗灾这种可以人为干涉的灾情却可以预防未然,

歷史上唐末蝗灾不断的主要原因便是唐廷根本控制不了黄河沿岸,哪怕能解决一小部分滩涂上的虫卵,也无法將整条河段都清理乾净。

如今刘继隆来了,长江以北只剩八州不在他手上,而这八州也並不重要。

蝗灾通常爆发於河水並不濡急的河滩两岸,不可能从长江两岸爆发,通常都是黄河与北方诸多河流,其次是淮河。

此前大唐经歷的三场蝗灾,基本上也都是在黄河两岸和淮河爆发。

如果各州县能將自己的政令完美实施,哪怕事后依旧会爆发蝗灾,但这种蝗灾还是可控的,不至於像几年前那般,蝗灾遮天蔽日的压来。

“如此甚好,辛苦诸位了。”

刘继隆对眾人缓缓作揖,眾人纷纷侧开身子,隨后连忙回礼。

他们都是关西出身的平民官吏,哪怕最为年轻之人,也经歷过在唐境治下没粮食可吃,继而逃荒陇右的事情。

对於亲身经歷过饥荒,继而接受过陇右平民教育的这些平民官员来说,哪怕他们中有人贪得无厌,却也明白一个道理。

想要位置长久,不管如何压榨,始终要让百姓吃饱饭。

思想政治课程,对於能从大学毕业的陇右学子而言,可是极为重要的课程。

別的课程考不过还没什么,这个课程的考试如果无法通过,那將严重影响到毕业后的入仕。

想到思想教育,刘继隆又不免想到了自己创办的临州大学。

临州大学办学至今已有十六年时间,先后走出了两千四百二十三名官员。

然而在面对毕业入仕的考验中,却已经有四百余人先后被都察院查出落马。

这些学子本就是刘继隆精挑细选的人,即便如此却还是有五分之一的人落马,令人晞嘘。

由於此前人数较少,刘继隆並未开始利用起他们,他们尚在考验阶段。

等天下一统,便要轮到他们登上歷史舞台了。

“吾便不久留了,过几日差不多也要准备南下了。”

刘继隆起身与眾人说著,眾人则是纷纷对他作揖行礼,並送他与曹茂走出了县衙。

二人返回院子的街道已经被汉军的將士清空,见状刘继隆有些失落,脑中不免回想起刚才在火光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他是有意与百姓亲近的,但他的安全也同样重要,因此对於將士们的行为,他並未觉得不妥,只是觉得有些遗憾。

“殿下,我们何时出发南下,又要往何处去,末將好早做准备。”

在与刘继隆回到院子后,曹茂便主动询问起了他,而他则不假思索回答道:“接下来的战事,必然要先在江北打响。”

“既是如此,便先前往南阳,具体的事情你来安排吧。”

“是!”曹茂頜首应下,隨后转身走出院子,吩咐过后才折返回来,继续对他作揖道的“殿下,前往蔡州就任的张郎君刚刚到了河阴,是否要召其前来?”

“大郎吗?”听到是张延暉到来,刘继隆虽然有些疑惑他为何到来,但还是点点头道:

“这几日既然不宵禁,便召他前来,另外让庵厨的弟兄准备些饭食。”

“大灾之年,莫要铺张浪费,你我三人共食便足以。”

在刘继隆吩咐下,曹茂派人去传张延暉,隨后又令皰厨准备饭食。

如此过了两刻钟,坐在正堂发呆的刘继隆这才听到了靠近此处的脚步声,隨后抬头便见到曹茂以及他身后的张延暉。

“臣蔡州刺史张延暉,参见殿下。”

“来了,入座吧。”

他吩附二人,自己也起身走到了饭桌前坐下。

张延暉赶来的有些匆匆,但还是洗漱好后才来求见刘继隆。

在刘继隆吩附下,二人入座饭桌,刘继隆也开口道:“为何不等元宵过后,再南下蔡州?”

“蔡州要务眾多,臣不敢怠慢。”

张延暉恭恭敬敬回答,同时將手中的一盒东西奉上。

“殿下,这是耶耶让臣带给殿下的山丹茶叶。”

刘继隆接过打开,见里面是茶叶,本来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听到这是山丹的茶叶后。

不止是他,便是连曹茂都眼前一亮。

儘管大半天下都在刘继隆手中,许多地方的茶叶也开始吸纳炒茶技术,继而每年都有无数茶场的茶叶送到刘继隆面前,品尝各种不同的味道。

但在他心中,山丹这个他独自治理並发展的地方,始终占据著他心中重要的一角。

山丹的茶叶,兴许没有各州县的茶叶那么好,但回忆令它多添了几分味道。

“泡这个茶。”他看向曹茂,曹茂也早早准备好了,连忙令人弄来新的茶具。

在他泡茶的同时,几名身体残缺,装有假肢的厨则是端著木盘,一一拐的走入堂內,將几盘肉菜及一碗燉羊肉及羊汤摆在了桌上。

“留饭了吗?”

刘继隆抬头看向他们四人,四人连忙憨厚笑著点头:“殿下放心,某等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见他们如此,刘继隆笑著点头,回头拿起了筷子。

见张延暉一脸疑惑,同桌的曹茂则是解释道:“殿下的安危是天下的重中之重,故此皰厨也得精心挑选。”

“许多老兄弟残疾过於严重,甚至连退役到地方担任州兵都无法完成训练,故此便只能退役后重新扫盲,担任吏员或各州县衙门的厨、帮工。”

“过几日汝去了蔡州,便知道朝廷是怎么安置这些人的了。”

张延暉闻言点头表示了解,而刘继隆此时也端起了山丹的茶水,抿了两口。

“不错,还是原来的味道。”

记忆中原本模糊的味道,此刻变得清晰起来,刘继隆忍不住掛上笑脸。

儘管这茶水没有那些贡茶那么好喝,但对於刘继隆来说,它便是天下之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被捕后,大佬将她押到民政局 重回七零娇养糙汉老公 烟火靚汤 芙莉莲:不懂爱的小小师祖 穿到七零家破人亡前,我被退伍糙汉宠爆了 王爷的神医福妻 一品农门恶婆婆 入夜,三爷为娇软小祖宗折腰! 重生后大佬妈咪马甲掉了 废柴小姐逆苍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