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之二 天才数学家(1/2)
番外篇之二 天才数学家
我治疗过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这个病人就是开篇说过的那个可以心算八位数乘法的人。他的名字叫冯希斌,但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冯.诺依曼。
冯希斌人如其名,是我们院一位比较稀奇的病人。此人一米六八,身子骨瘦弱,带着一副厚厚的酒瓶底黑眼镜,虽年近三十,但俨然一副老学究院士的风范。
冯希斌这个病人之所以特殊,倒不是因为他可以心算八位数的乘法,而是他平时的样子又呆又傻,透过厚厚的眼镜看到的只有一双无神的眼睛。冯希斌长到6岁的时候,还不会像同龄人一样拿笔写字,经反复测验,智商只有80——黄种人平均智商100,80是区分智障和正常人的分界线。
冯希斌差点因为这个进了残疾人学校,但由于不低于80,像普通人一样上了学。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别人个个考98、100,但对冯希斌,能考个60分就是烧高香。老师也知道他的智商有问题,也就放任不管。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照父母的打算,冯希斌会念到初中退学,然后出去打工,娶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妻子,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
但就在中考模拟的最后一次考试上,冯希斌数学史无前例地考了满分,老师通过字迹对比查了整整一天才查到是他做的,因为卷子上名字写的是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是计算机的开山鼻祖。计算机经过60年共五代的升级改造,其基本原理构造依然是冯.诺依曼当初的构想为原型。
“你在桌子上比划什么?”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冯.诺依曼是谁?”
“对,这个是我设计的。”他打断了我的话。
“有一句话叫有些人已经死了,但他仍然活着。你别忘了,我可是计算机的鼻祖。肉体已死,但思想仍然写在计算机里,只要计算机在这个社会上还有用处,我就会活着,寄生在别人的思想里。”
“这个,好像听过,计算机老师的课上讲过,但我听不懂,就玩起了扫雷游戏。”
“通过什么方法?电磁波吗?”
他想了一会,无奈地摇了摇头,对我说:“好吧,我先给你上一课。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5乘以15。”
“扫雷你能过几关?”
第二次我再进去的时候,我看到冯希斌坐在板凳上,手在桌子上比划着什么。
我开始对这个病号有点兴趣了,接着问他:“敢问冯.诺依曼先生,你的母亲叫什么名字,你的妻子叫什么名字,你有几个女儿,几个儿子?”
他掰开手指头数了半天,最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扫雷游戏你能过第几关?”
冯希斌愣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和你说了你也不懂。”
“这个我知道,美国计算机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原型。”
“冯.诺依曼。”他抬起头,用余光扫了我一眼,那眼神分明在对我说,他很忙,没空理我。
但我还是在他面前坐了下来,“你不是叫冯希斌吗?”
“冯.诺依曼早就死了,你怎么可能是他?”我有些慌乱。
“15的平方,125。”冯希斌流利地回答了出来。
“第一关都过不了,最多的时候走过十几步就被炸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