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洞中奇幻仙境(一)(2/2)
“哦,原来如此!”“你小子倒是想象力丰富!还别说,真的相像哩!你看这个,更像生动有趣的人类在那里烧香拜佛,哎,看见那朵沒有?像不像美猴攀树摘桃?”孟初寒回话说道。
石钟乳的同心状成层结构,有时呈现出一层晶体透明而洁白,一层晶体呈浅黄色或比较浑浊,这些反映了季节降水量不同和混杂不溶解物质(r203和泥质)数量不等。”
“还文明点儿?你那话是文明词儿吗?还骂别人不浪漫呢,自个儿倒抽起自个嘴巴来了!”陈紫陌反唇相讥。
而专家陈紫陌也说:“明代徐霞客就曾对它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俱长六七寸,中空如管,外白如晶,天成白玉搔头也。”
专家陆芳洲告诉大家:“凝结在洞顶逐渐往下涨的叫钟乳石,在洞底凝结,逐渐往上涨的叫石笋,两者连接在后就是石柱了,它们都不停地生长着,不过涨得很慢,据研究,根据不同的条件,每100年才长一、二十厘米。
这些叶片晶莹有光泽,是飞溅水和毛细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晶体,树身银光闪亮,晶莹剔透,树形呈宝塔状,树身上得有2000多层瓣,重重叠叠,层层怒放,看上去既绮丽又纤秾。
每层景观各不相同,分别布有粗状高大的石笋、洁白无瑕的石柱、石毛、石等饰物,还有典型的石旗、石带,仿佛银旗漫卷、珠闪光壁。
“考!打个比方还那么斤斤计较,真不是大老爷们儿!好吧,就当它是我媳妇的那玩意儿,又能怎么样?”陈紫陌大度地调侃道。
“好一个神奇的石世界,尤如神仙洞府一般!”孟初寒由衷地赞道。
“每个石柱上面间距不等地开着月奶石形成的石莲,由几百片石钟乳组成的高60至100米,长18米的石幔,它的生长年份起码也得超过三千万年。”陆芳洲解释道。
“这些中空的鹅管,是石钟乳发育过程中最初的形态,属于重力水沉积,它看上去像一段段中空透明的玻璃管,它自洞顶向下生长,上下大小基本一致,而它周边枝杈横向生长,仿佛不受重力控制的沉积物,名叫卷曲石,是毛细水沉积的结果,被称之为‘定水神针’。”天文地理专家孟初寒解释道。
孟初寒同时感叹道,“对‘定水神针’来说,要长到100多米长,大约要耗费几千万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而要形成这样匀称纤细的身形,就意味着在漫长的几千万年中,洞顶滴水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它洞底的地壳岩层也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否则,只要一场不大的地震,这纤细的生命就会夭折,而这里的银杏树一样的石,就是我们见过最好的洞中碳酸钙沉积形态。”
而另一位动物学家侯镜如则盛赞道:“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之为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陈紫陌也跟着帮腔:“像银杏树的这根鹅管,形成至少要经过三个阶段:早期是洞顶滴水形成一个个滴盘,滴盘重叠后才成为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对下部进行溶蚀,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的水又使叶片加快生长,形成瓣状石笋,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可见它的形成是多么的艰难。”
也有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众多石,石枝、卷曲石、晶、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并有晶莹的鹅管、珍珠宝塔、采光壁等,还有数量众多的五彩石旗和美丽的石盾,如众星拱卫,好不华然。
“好你个龟儿子,怎么说话呀?狗日的,请你说话文明点儿!”孟初寒似乎急了,骂道。
陆芳洲也说:“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银杏树鹅管的下方有两株倒塌的瓣状石笋,银杏树就在倒塌的石笋上生长起来了,因此,我们可以称它为‘传代树’,由此可见,大自然的新陈代谢真是永无止尽啊。”
从大石厅整个顶部来看,有天然雕锲的石莲穹顶,宛如大内皇宫御座上空的藻井,石莲穹顶边沿有冰凌状的钟乳石丝丝相连,通体晶莹如雪,玲珑剔透。
穹顶中央就是笔力挺拔的鹅管,鹅管直径多在180—200厘米之间,个别鹅管有3米以上,鹅管上在穹顶上,下在水池中,是沿水池的四周矗立拱卫的洁白无瑕圆形镇水神针,如此众多的鹅管拱卫一个面积巨大的水池,共同组成了一副气势恢宏的天然画卷,宛如西方上流社会的歌剧院或宴舞厅或皇家浴堂。
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形状有圆形、十字形、涡形、瀑布形、螺旋形…
“你们瞧见没有?这个像盛开的大理,那一个又像鹤立鸡群的郁金香,嗨,这朵,你看见沒有?像不像含苞打伞的田田莲荷?”陈紫陌又说道。
“这里会不会住着神仙?”有个战士竟然好奇地问道。
洞内空气新鲜,环境优良,洞体内多层多支分布,有十二个高大的洞厅和三十六个小洞厅组成,还有形态各异的大小洞吧六十三个。
穹顶与鹅管上下映照,浑然一体,在水中形成了一座如梦如幻、五光十色的“神奇宫殿”,厅中的这个巨大圆型沉水池,暗河从中穿过,水池直径至少有380至420米那么大,池深尚不知道。
“再瞧这面的,多么像双龙戏珠,双狮抢宝,好活泼、好动感呀,哎呀?!同志们,这里还有的更加灰谐风趣的哩,你们看这幅石,它像不像骚公公背儿媳妇?……”孟初寒惊奇而大胆地比喻说。
“这谁知道啊,即使有神仙住着,咱们这些凡人也看不到呀!”专家们也幽默地调侃道。
“孟老,你说,这里会不会有原始人类或其它动物们住过?”特战队队长刘寒光问道。
“何以见得?”
“你看啦?先前咱们不是追踪地鼠人,这才来到这儿的吗?既然地鼠人在这里出现,那有沒有可能这儿是某些原始人类曾经居住过的洞穴呢?”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作为这么精美的一个石洞窟,完全可以被远古人类或其它动物当成遮风避雨之所,只不过我们今日只是匆匆一见,沒来得及发现任何蛛丝蚂迹,留待以后作详细考察时,相信会有重大发现的!”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