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错爱(六)(2/2)
为了稳定公司的经营,这一届,省厅煞费苦心从省内各造纸企业选调了一批行家里手,组成了个工作组,进驻北方公司,目的就是为了稀释一下刘海洋的权力浓度,避免出现一家独大、失去制约和掌控的局面。李宝国是当兵转业来到公司的,虽然进厂已经有年头了,可在部队时的师级干部,在公司只安排个党委副书记,心里并不是十分的情愿,可没办法,自己只是一个外来户,根本无法动摇刘海洋。
蛮横、霸气、一手遮天这是刘海洋在纸业公司的真实写照。自从他当上党委书记后,先后有三任厂长被他挤走。由于是省属企业,直接归省轻工厅管,上级曾经想把他动一下,可思来想去,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在公司的时间太长了,根扎的太深,要是万一把他挪开了,企业动荡不已,这个损失可就太大了,这个风险没人敢冒。
刘海洋是土生土长的坐地炮,从二十几岁进厂,已经在纸业公司经营了近三十年,根深蒂固就不用说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计谋,成为全国知名的纸业公司的一把手,掌控着近万人的命运,这份本事和手段无人能敌。
李宝国虽然是党委副书记,原则上应该是刘海洋的人,刘海洋也确实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班底,当然,这种班底,刘只是利用他来为自己抬轿的,并没有给他更多的好处。
最终,是许汉祥赢了,但刘海洋和王东也不能算是完全输了,为了稳定大局,对刘有个安抚,北方公司把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让给了王东。
其实,对于北方公司的总经理(厂长)一职,刘海洋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工作组一进来的时候,刘海洋就暗中支持王东当厂长。王东是自己的兄弟,是手下的一员大将。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王东的贡献绝对不小。早在挤走前三位厂长的时候,他就想把王东扶上位,只是上面一直没有同意,只是给王东安排了一个副职。
按着《企业法》,企业实行的是厂长负责制。但在一些具体工作上,刘有意绕开许汉祥,将很多事直接交给王东,暗中将许汉达驾空了。有好一段时间,许汉祥在北方公司说话没人听,指令发不出去。
工作组由十几人组成,省厅的一名副厅长亲任组长,足可以看出省里对北方公司的重视程度,副组长是省内另外一家造纸企业主管生产的只有四十几岁的副厂长、总工程师许汉祥,省里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有意让造纸行业最年轻的专家领衔北方公司。
虽然刘海洋背后的力量不容小视,但跟“上级”和“班子”这一集体领导力量相比,一是登不上大雅之堂,无法摆在台面上,二是个人和组织,毕竟不是一个平台上的较量,三是“上级”已经对他有了看法,费这么大力气进驻北方公司,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的。
可是,这次厂长位置的竞争,使得刘海洋和许汉祥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刘海洋并不想歇战,而是想将战火燃得更加猛烈。毕竟他是党委书记,是一把手,又是坐地炮,在北方公司苦心经营了几十年,手下的人马,遍布全厂。这些年来,虽然北方公司也是党政分工极其明确,党委管党,厂长管生产和经营,可实际上,在北方公司,这些年来,日常工作机构是党委,无论是党口还是行政工作,都要听党委的。
这一次,他本来是想作最后的努力,可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但刘海洋是什么人呀,能有今天的地位,绝对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他知道,自己就算是土皇上,也不可能跟省里公开叫板,所以,他只能要暗中使坏,设置障碍,希望能把王东推上去。可是,这件事绝对不容易,因为王东只是一个副厂长,虽然资格老点,也算是造纸行业的专家里手了,可许汉祥却是省里下派到厂里工作组的副组长,手握尚方宝剑不说,还是省里公认的纸张行业最年青的专家,无论是水平,还是能力,就算是论资排辈,也要排在王东的前面。
被逼得没有退路了,许汉祥早就想奋起还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绝佳的时机。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李是外来户,当兵出身,与那些从二十几岁就跟在自己身边的兄弟们没法比。但李宝国在部队里能干到师级位置,也不是白给的,论起谋略和手段,并不比别人差,只是为人沉稳,几年下来,手下也聚集了一批人手,在中层干部里面有自己的势力。这些人,大多数都跟他一样,是部队出身。比如保卫处长就是他的人。
来北方公司这么些年,对于刘的为人,他还是有看法的,但毕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他也曾经想过倒戈,只是看着前几位厂长太软,在北方公司呆得时间不长,就被挤走,宝国只好把这个念头压下。
此刻看到眼前的情景,原本深藏在心里的想法,犹如初春的小草一样,竟然悄悄的拱了出来。他虽然没有取代刘海洋的想法,不过人心总是会改变的,人的欲*望也不会满足的,此刻看着刘的模样,李宝国的心再也不可能平静下来了。
这种情形有点象一个长年单身的孤寡男人,突然房间里进来一位身无寸缕的美女,就算你再有定力,也不可能什么想法也没有。
当然,对于这种已经送到嘴边的女人,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李宝国还是显示出军人的气质来,他要先把对方办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