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开荒(2/2)
柳海不仅仅沉浸于手残的颓废中,恩师的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打击。柳林也由原来的活泼好动变得沉默寡言。哥两个的精神支柱到了,就像没了魂一样,没了理想就没了追求,没了信仰就没了目标,那人生怎么过都可以了!爷爷说眼看就要到种地的时候了,不开出来,这一年就白瞎了。见她太忙顾不过来,本来是应该帮忙,可是荒地面积太大,很费人工,家里大大小小也得吃喝,因此就舔着老脸来,也是那句,雇谁不是雇就按工算吧。怕凤如不好给价,说是能顶上一个小工就行。
不简单那!
兄弟两个彻底被打击了。什么金榜题名,什么光宗耀祖,跟世道黑暗,无处说理来讲,尊师重道礼义廉耻,一文不值!考上举人又如何?恩师还不是远走他乡,甚至可能要隐名埋姓!考上状元又如何?官场中有这种人,还有清白得了?这对柳氏兄弟来说是莫大的耻笑。
凤如借机把送给爷爷奶奶的布料拿了出来,说是买了好几天了,太忙没工夫送去,眼看爷奶的大寿就要到了,也不知道来得及来不及。
原来,当年已是秀才的爹和大伯,意气风发的去青州府考取举人。爹和大伯是一起考中秀才的,盛名风极一时,整个青州府广为赞誉,传为美谈。
老娘得了话等不到明天,中午就过来了。早就想找机会和老闺女唠唠,解解心里的疙瘩。有了老娘帮忙做饭,凤如就可以倒出身来,干别的了。吩咐柳俊峰把牛车套上和她进趟城,叮嘱二姐夫用心照顾工地。
不谙农事的柳家兄弟放下毛笔拿起了锄头,种地了。兄弟两个的世界被彻底颠覆!以往自诩辉煌的二十年算是白活了,得从新来过!
凤如心想,也好,最起码外人看着和气。
爷爷和老爹是能尽心尽力的。只是价钱若按爷爷说的?那哪能行,在别人眼里还是应该看出区别的,把别人踩下去,把自己显出来的事凤如不会干,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会显得更高。所以,凤如会帮助老宅站的更坚实一些。至于能到什么程度还得看他们自己。于是,凤如给出了一亩三十文的价钱,开出多少最后一起算。这显然在爷爷的意料之外,当然很是满意。
柳林当时年仅十八,尚未成亲,正是风华正茂、得意之时。见状,义气填膺,上前拉住师妹,为她解围,本想把她拉走,可对方是有钱人家公子,怎可放手,大打出手,结果大哥柳海的左臂被砍了一刀。
第二拨来的是凤如的爷爷。是在凤如老娘李氏的陪同下来的。说是舔着老脸来的。目的是想帮凤如开那些荒地。
柳俊峰从小识字,读书很多,年轻才俊,应该很有前途,难道是家里贫困?还是也想姐妹们一样,为了不连累家里不给大伯大伯娘添堵,连前程都放弃了。以爷奶的为人,一旦有光宗耀祖的机会是不会放弃的。爷奶也是不提不念的,而且大伯家的三个儿子也只是粗浅的识得几个字,并未认真做过学问。
世人拜高踩低,锦上添多,雪中送炭的少。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样!
凤如的心里因两拨人的到来,特别的敞亮。虽说是对方有求于自己,不也是自己正需要的么。这就是境界呀!
而最为悲惨的还不是救治不及,柳海的左手废了,而是,第二天传出来的,师妹不堪受辱,于凌晨上吊自尽了。恩师一家为防报复,草草收尸,举家迁移,不知所终。
老爷子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怎么来不及呢,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心里感激孙女还记得自己的生日呢!不管是不是李氏告诉提醒的,总之心里受用无比。对李氏更加和颜悦色起来,顺便夸奖了李氏一番。赶紧告诉李氏明日过来帮忙做饭,李氏求之不得。两人就这样乐呵呵的被打发走了。
这是柳俊峰十二岁时,父亲柳林亲口告诉他的,那表情柳俊峰一辈子都能记住!
柳林告诉儿子官场黑暗,勾心斗角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实。吃人不吐骨头不是戏文中说的,是现实。不适合咱们这样的人家,没有根基、没有靠山、没有足够用来挥霍的钱财。不会曲意逢迎、阿谀奉承。与其到时候与之格格不入倍受排挤诬陷,最后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如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平安一生才是福!
看来老爹真是重男轻女呢!儿子知道的这么详细,而做女儿的连毛皮都没摸着。也是,这么惨痛的教训,轻易怎能拿出来说呢?当时一定是大弟想着科举,老爹才吐口的。怪不得大伯家的几个小子能本本分分在家种地呢。大概也是知道了原委吧!
所以,柳俊峰并不打算科考。但读书还是非常用功的。一个有志向的人是不会让自己目不识丁、见识浅薄的。这一点凤如很欣赏。不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别说是年轻人,即便是自己,也会因为一点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吧!
凤如已经下决心好好成就成就这个弟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