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枣宜会战结束(1/2)
第116章 枣宜会战结束
“陈长官,各部已经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作战地点,是否展开进攻?”
“不,再等等,命令奉命截断日寇辎重补给部队的三个军,全线出击,其他的部队原地防御,等我进一步的命令。”
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天,原本承诺的援军也已经按照了预定的作战计划来到了外围将日寇的三个师团包围在了宜昌及其周边地区。
这两天日寇的进攻给张伟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伤亡,至少又多伤亡了三千多人,日寇也不好受,这两天的进攻即便是有着坦克飞机和山炮之类的重武器掩护,也伤亡了近四千人,总的来说还是张伟占据了便宜。
“老大,第五战区发来了战报,部队已经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作战地点,已经发起进攻。”
“不对劲,如果他们进攻那么日寇应该迅速回转而不是加大了攻击力度,你听,这炮火,足足持续了一个小时了,怕是日寇撤退前想要彻底将咱们消灭在宜昌城之内。”
张伟的判断没错,陈诚的胃口有点大了,集结了近二十万的军队想要吃掉几万的日军,估计有些痴人说梦了,国军的战斗力很差,而且日军已经发现了陈诚的战略意图,驻扎在晋南的部队已然开始了挥军南下。
但是,第五战区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并无问题,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此计划虽好,但未能实现。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是,委座,此次会战,第一阶段,我们面对日寇的飞机重炮和有预谋的袭击,咱们第五战区顽强抵抗,并且抓住了时机反攻,围攻了第三师团,虽然后续的作战不利,但是毕竟同时面临日寇的三个师,难免有被包围的危险,随后在第二阶段的反攻中,给敌以重大打击,而起日寇丢弃了很多的重武器,短时间很难补给上来。”
“此次会战之失败,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张伟被点中一脸懵逼,但是还是走上了台前,除了常凯申,薛岳,陈诚之外,还有方先觉和李玉堂认识,其他的即便是74军军长王耀武,张伟也不知道是谁。
计划很不错,有点邀功的意思,现实却是很骨感,此次的枣宜会战已经结束了,但是伤亡确实非常惨重的。
“这帮该死的支那人。”几个师团长此时都是非常的愤怒,也就是传说中的无能狂怒,但是也并未想过进攻会如此的缓慢,优势足足两天的时间过去,宜昌城绝大部分的城区还掌握在武安师的手里面,正面强攻部队伤亡又太大,即便是师团级单位也承担不起这样的伤亡。
中午十二点三十七分钟,至此第五战区的部队展开了全线反击,同样外围的战士们也在向着正在且战且退的日寇三个师团发起了猛烈突击。
“你他娘的放狗屁!”与此同时一个地方军将领按捺不住性子骂道。
可国府军投入之兵力约54个师,概约38万人,伤亡高达总兵力33%,或是,有效作战兵力的45%!毫无疑问,国府军战败!
但是第五战区的战斗远远并未结束,陈诚判断了日寇在九江,武汉各一线防御力量的薄弱,联合了第九战区的代司令长官薛岳,起草了一份迅雷行动的作战计划,就是集结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两个战区近六十万的军队,进攻武汉,南昌及其周边地区,收复失地,同时给并未满编的日寇予以重大打击。
同样,在第五战区内,军事委员会和第五战区也曾要求第21、第29、第31各集团军先发制敌,进攻日军后方,威胁汉口,确实截断平汉线,但这些训令发出后多未付诸实施,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围攻第三师团和第三十九师团出了大力,要知道毕竟鬼子的后勤补给虽然并未被完全截断2,但是此时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常凯申眉头一皱,一个手势,会场瞬间鸦雀无声,那名地方军的师长:“你是叫刘赢伟,二十师的师长,此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击毙了人口七百余人,给日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而且攻占了两座县城,你的嘉奖是我亲自写的,不会有错。”
而且在中国战场当中,一旦拥有了反坦克武器,这种轻型坦克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报告师长,鬼子正在加速脱离交战,看样子是要准备逃跑!”
枣宜会战再一次显示了日军的战力远胜当时的中国军队,按第11军的战报显示,该会战日军伤亡仅约两万人人,与之相较,中国军队承认的战损比:阵亡近无完人人,失踪两万多人,重伤七千多人,如换算伤亡比率,日军投入56个大队,伤亡约占有效作战兵力的%
“完了,这张伟在搞什么鬼,刚才委座还说此次是我们的大胜,毕竟重创了日寇的第三十九师团,第三师团也伤亡惨重。”
“但是你现在无视会场纪律,以下犯上。如果你不能够给出合适的理由去反驳张伟,那么就按照扰乱会长纪律处置吧。”
会战第一阶段(襄东作战)以一部抗击日军,主力及时转移外线,控制于日军侧翼机动位置,使日军在襄东平原地区包围合击中国军队的企图落空,并乘日军返转之机,适时反攻,造成对日军第3师团的反包围。日军在100多架飞机、200辆战车掩护下,突围而出;在3天的围攻中,装备较差的中国军队给予第3师团以严重杀伤,挫折了其锐气。在南线,第33集团军截击日军的部署也是对的,但兵力不厚,通信联络失密,致遭日军第13、第39师团的反扑,损失较大,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他的精忠报国之志,足以引为全民族的骄傲,并永垂青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