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李可(月票加更)(2/2)
方言恍然。
“你们坐,我给你们倒杯热水。”白晓春拿起桌上的搪瓷杯,从煤炉上的铁壶里倒了杯热水,先递给方言,然后又给其他人都倒上水,然后才翻开桌上的账本,接着对方言说道:
“从培训完成到推广开始,这里卫生站我们一共接诊了187个肝炎患者,其中急性黄疸型23个,慢性肝炎164个。用了药之后,有162个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剩下的还在服药观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方言接过水杯,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每一个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用药剂量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复诊时的情况备注,他点点头:“做得很细致。”
“主要是李大夫帮了不少忙,”白晓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对这边的老乡熟,知道谁家条件不好,还会上门送药。有些老乡不识字,他就一句一句把用药方法教给他们,连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反复叮嘱,还把这边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以及大队上的赤脚医生带在一起,反复的培训。”
方言看了看周围,问道:
“他人呢?”
“在另外一个院子里。”白晓春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站起身,说道:
“走吧,去看看他。”
“行,我带您过去,他这会儿应该在西跨院的诊室给老乡看病呢。”白晓春连忙合上账本,领着方言往屋外走。
穿过两道月亮门,就到了西跨院。
只有一间屋子亮着灯,门口围着几个裹着棉衣的老乡,正低声交谈着。
听到脚步声,老乡们纷纷回头。
“方主任,这边请。”白晓春对着老乡们笑了笑,推开了诊室的门。
屋里的景象比办公室更显忙碌,里面有好几个医生,其中一个穿着旧的白大褂的中年男人吸引了方言的目光。
他正坐在木桌后给一位老人诊脉,他眉头微蹙,左手搭在老人手腕上,右手拿着笔,在纸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桌上摆着脉枕、听诊器,还有一摞摊开的医案,身边还站着好几个医生。
“李大夫!”这时候,何阳最先开口招呼道。
听到声音,中年男人抬起头。
先看了一眼方言,然后才看向了何阳,开口道:
“诶,何院长!你们到了?”
很显然他看病看的比较认真,完全没听到外边的汽车喇叭声。
李可是1930年出生的人,他在1953年被诬告入狱,然后跟着监狱里一位姓黄的老中医学习中医,出狱后他在1963年开始在本地行医。
今年已经是四十八岁了,他本人看起来很瘦,戴着眼镜。
这人耳朵特别大,头发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他发质很粗,一根根都是竖起来的。
方言一见面就开始仔细打量起这位。
何阳侧身让方言走到前面,介绍道:
“这位就是从京城来的方主任,专门来看看肝炎试点的情况。”
李可这时候也看向方言。
他已经从白晓春嘴里听到过方言的不少故事了,这个人年少成名,并且很快被上级领导看中委以重任,更加厉害的是,这人目前还是百分百的治愈率,无论是医术还是运气,只有历代中医那些叫得上名头的天才,才有这种待遇。
简直耀眼的让人感觉像是受到了老天爷的格外青睐。
和他相比,自己简直就是另外一个极端。
“方主任好!”李可在没见到方言之前,他心里有很多问题想要问,但是见到方言后,他发现自己好像又说不出来了。
“李大夫您好,久仰大名!”方言笑着对李可说道。
眼前这位可以说是方言的中医偶像之一了。
虽然这会儿他很激动,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他表面上还是很淡定的。
“刚给老乡诊到关键处,没听见外边的动静。”李可对他们抱歉道。
方言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您先看病吧。”
李可这才点点头,继续看起病来,方言就在一旁看着他写的医案,他写医案保持的还是老一辈的习惯,喜欢用文言文的方式来缩短内容。
这是在很多老医生手里才有的习惯,不过这就很考验医生自己的文化水平了,李可是16岁初中毕业后从军,曾在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中担任战地记者,1949年入西北艺专文学部学习,在监狱里又和老中医系统学习了很多年,所以他的文化水平这块儿不用多说。
等到李可看完一个病人后,他招呼身后的一个人上来顶上,然后转头看向方言,说道:
“方主任,听说推广的这些药方都是您总结出来的?”
方言点点头,说道:
“是,六个药方都是我总结出来的。”
其实方言这里面六个药方,又两个都是抄的李可后世总结的。
听到方言点头确认,李可的眼睛亮了亮。
“六个方子……方主任这本事,真是厉害啊!”他感慨着,语气里没有半分客套,全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接着他说道:“不瞒您说,这肝炎的辨证施治,我琢磨了快十年了。”
李可转身从自己包里取出一本装订成册的草稿本,封面已经磨得脱了线,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有的地方还画着草药图谱。
他翻到中间一页,指着上面的批注说:
“您看,我早年间就觉得,肝炎不能只盯着‘湿热’这一个症型,像有些老乡长期劳作、脾胃虚弱,光用苦寒药退黄,身子根本扛不住。我试着在茵陈蒿汤里加过黄芪、白术,效果是有,但总觉得差了点劲儿,要么退黄慢,要么脾胃护不住,一直没找到最合适的配伍。”
他抬头看向方言,眼神里带着几分探寻:“直到用了您的一号包、三号包,我才明白问题在哪儿,您这方子既抓准了‘湿热瘀滞’的根,又暗合了‘扶正固本’的理,就拿治慢性肝炎的三号包来说,我尝过药味,里面应该有柴胡、郁金疏肝,又有党参、茯苓健脾,比我之前瞎琢磨的方子周全多了,老乡们吃了也没说胃里不舒服的,这才是真能落地的好方子啊!”
说到这儿,李可顿了顿,看了看桌上的药包,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声音也放低了些:
“就是……方主任,您这药包只标了‘一号’‘三号’,没写具体的方剂配伍和剂量。我知道这是您的心血,按说不该多问,但您也知道,基层看病变数多,有时候遇上特殊情况,想根据老乡的体质调整药量,都摸不准底子。”
“我不是要打听您的秘方,就是想跟您请教请教,比如这一号包里,茵陈和栀子的比例怎么配才既能快速退黄,又不伤阴液?还有三号包里的疏肝药,您是怎么把握柴胡的用量,避免劫肝阴的?这些都是我在临床上一直没搞透的问题,要是能听听您的思路,不仅我能学到东西,以后给老乡看病也更有底了。”
方言听到李可的问题,一时间表情有些怪异起来了。
李可说的两个药包,正是自己抄李可的未来完整版,方言看到他手里那本写满批注的草稿本,又看了看他眼底的求知欲,心里忽然有些触动,眼前的李可,明明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却丝毫没有长辈的架子,反而像个谦逊的学生,只为求得医术上的精进。
他想起自己抄自李可后世的那两个方子,此刻倒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只是如今角色互换,自己成了“传授者”。
方言笑了笑说道:
“李大夫您太客气了,我现在就给你讲讲……”
ps:月票多了300张,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300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