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吊死鬼!心有所感!(1/2)
有句话说的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凶手的目的达成了吗?
没有,至少表面上来看还没达成。
但,目标总有一天会达成。
一旦达成,那他将会远走高飞!
也就是说,警方目前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勘破这个所谓,达成目标的逻辑环。
以此来推测,甚至是预判接下来凶手的动向!
可
“天知道。”
张梁摇了摇头,叹气开口。
下个死亡人员会是谁?
不知道。
这案子的凶手挑选受害者的手法突出一个诡异!
正常连环谋杀案,死者基本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特征。
可这起案件的凶手呢?
已知的两个死者,第一个是连环杀人犯,第二个就成了宅家的三十岁大龄啃老人。
这有什么共同点?
完全没有!
“暂时先将案子定为带有些许宗教性质的案件。”
徐嚯沉思后做出决定。
“对了,顺便查一下死者附近的监控,看看是否有可疑女人的存在。”
“同样,调查第二死者跑掉的老婆,以及对方的社交圈。”
忽然间,他又开口说道。
可疑女人?
这是凶手的性别!?
张梁顿住,眉头皱起,“怎么看出来的?”
“死者的特性。”
徐嚯指了指第第二个死者,刘健的照片。
“现场不存在拖拽,死者身上也不存在被束缚的痕迹,代表这是对方主动跟来的。”
“人的社交安全距离,就注定了不会跟一个陌生人走到如此远的地方!”
在多个案子中徐嚯都提到了这个所谓的安全距离。
也就是身份与身份,应当保持的合理界限。
举个例子。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见面,会产生什么行为?
现在有两种身份,一是男女朋友,二是互为陌生人。
前者见面亲密的抱在一起,吃个嘴子都可以,后者呢?后者便不会,这就是社交中合理的关系距离。
二若是不合理,便会引起对方的警觉。
就好比,一个强壮且陌生的男人忽然间贴到你面前,绝大多数人要做的就是后退,保持一个距离。
在哪怕是个陌生电话都得先怀疑是不是诈骗的地方
令死者和他人离开如此远的距离,会是陌生人?
或者说,能是一个陌生人吗?
当然,也可能是死者生前嚣张惯了,不将凶手放在眼中,可再怎么嚣张,那都跟到对方来废弃厂房了,还能没有警觉性?
除非
“除非对方降低了警觉性!?”张梁忽的懂了。
徐嚯点点头,“没错,社交安全距离,说白了就是身份带来的警惕感,陌生人之间有的是手段降低警惕。”
“而其中,最为有效的便是”
“性别为女!”
如果你的女友有一个男闺蜜,那所有人都会担心对方对你女友做些什么,甚至是厌恶对方。
但,如果这个男闺蜜是个男同,并且还对你表示疯狂的爱意呢?
说实话依旧会厌恶,但你不会担心你的女友了。
你担心的是自己!
而陌生人之间,性别便是警惕与否最有效的利器!
一个撞到你胸膛的男人,和一个撞到你胸膛的女人,哪怕长相普通,所带来的感受与思维也完全不一样!
所以
“凶手有概率为女,否则短时间内令一个男人降低警惕性很难。“
徐嚯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极有可能采用的色诱方式!”
“当然,也有可能是第二点。”
徐嚯话锋一转,将话题扯回刚才所让他注意的另一个方向。
也就是,让对方调查死者刘健的社交圈。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社交安全距离刚才也说了,警惕都是针对陌生人的。
那熟人呢?
如果凶手是刘健熟人,自然可以忽略警惕,跨越所谓的身份转变,直接将其带走。
这是第一点。
二
“凶手是怎么知道死者的?我指的是,对方既然是从结果反推的筛选条件,那他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知晓的死者身份和自己条件吻合?”
徐嚯脸色认真的开口说道。
他将目前所知道的线索写在黑板上。
“在第一案发现场结束,对方下车时的时间点在临近中午的时间。”
“而第二死者,却是在昨晚死的!”
“两者间,死亡时间间隔是多少?去掉两边赶路的时间,又还剩多少?”
张梁算了算,随机诧异。
第二死者刘健是昨晚下午五点联络不上,大概率是四点左右遇到的凶手。
而第一案发现场,距离第二案发现场出现的时间,总共为
“四个小时!?”
赵刚惊呼,脸色露出震惊的神色。
他有些坐不住了,“凶手杀掉第一人和碰到第二人的间隔,只有短短四个小时!”
“甚至,这其中还包含了赶路的时间!”
徐嚯询问,“凶手所下的火车站站点,距离第二受害者所居住的郊区,有多远的距离?”
赵刚刚准备看图。
但一旁早就将都城的地点熟记于心的张梁,下意识沉声道:
“二十七公里。”
二十七公里
在都城这个04年就开始堵车的地方,不走高速,一个小时能走完就很好了。
在最良好的情况下,这四个小时的时间还要剔除一小时,只剩下三小时。
三个小时
“张组,现在,我给你十二个小时的时间里,不依靠警察系统,在大街上找一个和第二死者刘健一模一样的人员。”
徐嚯扭头看向张梁。
“你能找到吗?”
现在,你尝试着在陌生人里找一个不孝,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情况下父母对其百般呵护,却动辄打骂,并且三十岁没有工作的人
三个小时你能找到吗?
十二个小时呢?
哪怕是张梁,在运气不显露的时候,也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内找到这么个人!
二十四小时呢?
三十六小时呢!?
也不行,因为人心隔肚皮,你即便碰到了也不知道对方就是。
但
“凶手却做到了。”
徐嚯敲了敲三小时的信息节点,“对方,在短短三小时呢便找到对方。”
“张组,你觉得可能吗?”
张梁沉默,半晌后,他摇了摇头。
“不可能。”
徐嚯点了点头,不是说没有概率,而是办到这件事的概率就是为了留容错而出现。
所以
“对方极有可能是在案发前,便知晓了死者的存在。”
“再加上之前,有关社交距离的分析,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
“死者极有可能和凶手认识!”
言罢,徐嚯便用手重重指了指死者刘健。
“他。”
“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张梁心中一动,“调查的时间节点呢?”
刘健的社交圈很小,也就一个村子了,那么熟悉的人大概率也在这个村子里,若是这样
那么对方就要有两个做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