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2)
贺知章注视着李长安,李长安的脸上却只有满满的诚恳真挚。
“事到如今,公主下一步有何打算?”贺知章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句话。
他的理智告诉他,寿安公主能费尽心思写出那份建议书并且想办法试图让朝廷出手主持修理水利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李长安只是公主,这些?事情本来和她就?没有关系,无论是哪个地?方受灾,都不会影响到金枝玉叶的公主歌舞升平的生活。
哪怕是作为圣人子女?,李长安做得也足够多了。毕竟就?连太子和天子都不愿意对此多做什么,李长安完全没有必要再为此事费心劳力。
可?贺知章就?是无法言说地?升起了一股隐秘心思。
他在渴望一些?东西。
李长安不知道贺知章在想什么。
她这一刻的心思只是有些?果然如此的感慨。
在前日与贺知章交谈完之后,李长安就?已经知道此事不会成功了。
国库里?的钱都已经规划好了去处,贺知章用几句话哪能改变它们去处呢。
李隆基这后半辈子都不会见到被洪水冲垮的屋舍,可?长生殿是实打实他往后要居住的宫殿。
李长安丝毫都不奇怪李隆基的选择。
听到贺知章的询问,李长安也没有隐瞒:“我已经写信送去了荆州,从荆州调一批粮食先运到洛阳。”
“公主想要施粥放粮?”
遇到天灾人祸,有部?分有点良心的权贵会搭个棚子给灾民施粥。尽管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贺知章已经很满足了,起码李长安还想到了百姓,而不是第一时间?想着权力争夺。
李长安看了一眼贺知章,慢吞吞道:“我调了一万石粮食。”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
后面半句话李长安就?没有说出来了,尽管今日贺知章能出现在她的书房中就?已经说明?了贺知章的立场偏向?了她,可?毕竟偏向?不等?于投诚,李长安愿意给贺知章透一点口?风也就?仅限于一点。
贺知章有些?惊讶:“竟有一万石粮食。”
大唐每年的税收在粮食这一块上每年能收粟二千五百余万石,折合每个县一点七万石粟米。当然不能用平均来算,毕竟像凉州这样的荒蛮之地?一年很可?能一个县连三?千石粟都收不上来,甚至大部?分还要倒贴给粮,而荆州这样的富饶之地?,一个县能缴纳两到四万石粮食,江淮之地?鱼米之乡和川蜀天府之国有些?富饶的县一年甚至能缴纳七万石粮食。
不过就?算在荆州之地?,一万石粮食也是一个小些?的县半年的税赋了。
“而且我也不打算施粥。”李长安耸耸肩,“若是水灾发生六七月,那正好是庄稼长成的时候,洪水冲毁了他们的田地?和屋舍,只是单纯施舍一碗粥无济于事。”
“赈灾,不仅是要让灾民三?天不被饿死,而是应当让灾民一年不被饿死,撑过没有收入的这一年。”
这番说法倒是新奇,贺知章心想。
贺知章没有在地?方为官经历,他考中状元后为国子四门博士,后来又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和工部?尚书,年老时便?进了秘书监养老。
可?对于该如何赈灾,贺知章也知晓一些?。
赈灾无非也就?是在天灾发生后,朝廷拨钱拨粮派遣官员分发给受灾百姓。因?为其中空子大,所以时常有官员下吞上瞒,从中贪污。
朝廷也只管百姓一时饿不死,至于田地?毁坏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怎么活过这一年……平时没有天灾的时候,年年也饿死那么多百姓,平时都管不过来,运气不好遇到天灾更管不过来。
贺知章捋捋胡须:“公主欲如何赈灾?”
“先买一块地?,然后建工厂,我还打算再建一个贸易市场。”李长安道。
贺知章觉得自己是不是年纪太大了,要不然李长安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懂呢。
李长安看着贺知章的表情,开口?解释道:“贸易市场就?是东市西市,只是东市西市中各个店铺主要是将货物卖给百姓,我打算建造的这个贸易市场是一个大商人将货物卖给许多个小商人,这些?小商人在将货物运到各个城市中买卖。”
“工厂,就?是工坊,雇佣百姓为我做工。”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再加上挨着河流和有洛阳城这座仅次于长安的大唐第二大消费市场,其实很适合发展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