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重点培养对象(1/2)
张彦这段关于文学的视频又刷屏了各个社交平台。
“这才是文学家,不为名利所动,张彦我们支持你。”
“这才是我们华国的作家,这才叫文人风骨。”
“我们怎么舍得让这么好的作家吃糠咽菜,一定要表示支持。”
“钱财如浮云,唯有文学在心中,为文学,甘于贫贱,我辈楷模。”
“之前真的害怕他火了之后就飘了,想不到他这么踏实,粉了,以后他的作品我都要看。”
“真的放心了,真害怕他因为火了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让我重新认识了作家。”
……
在采访现场的杨小黎、许笑柔、邓清源等人,被张彦的话搞得心潮澎湃,这就是文学的自尊自信。
高研班的同学忽然发现,他们和张彦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文学天赋上的,甚至在文学信仰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他们可不相信自己处在张彦的境地时还会这么坚定,一边是日进斗金的歌手艺人,一边是收入微薄的码字大侠,都不用考虑的好吧。
但张彦却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坚定地选择了文学。
张彦的选择鼓舞了他们,他们也在心里决定,这一辈子对文学绝无二心。
林溪虽然昨晚就知道了张彦的选择,但现在亲耳听到时还是难掩情绪,张彦真的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
……
向东正坐在书房写作,这时拿起手机正好看到了磅礴新闻的推荐。
看完了张彦的采访,不禁老泪纵横。
这个年轻人对文学的赤诚之心把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生子当如张彦。
向东想了想自己的儿子向英才,不由得痛苦地摇了摇头。
……
林风年正在和作家开会。
现在正是会中休息时间。
一众华国大牌作家开始吞云吐雾,边吸烟边聊天。
“现在有个叫张彦的年轻人很火啊?作品怎么样?”
“张老师,你本家的作品你都没看?”
“太年轻了,能写出什么有深度的东西?”
“张老师你这话可说错了,张彦那篇《青鱼》,深度深得很。”
“是啊,23岁能写出这么深刻的东西,让人震惊。”
“真的假的?那我得去看看。”
“奇怪的是他那篇《鉴赏家》却清新质朴得可爱,两种文风随意腾挪,大才。”
“也不可小觑了他的诗。”一个诗人补充。
“他的诗也好?”
“不是好,而是非常好,我都要放他出一头地。”
“这就厉害了。”
“不过你们看昨天的网络了吗?全是他唱歌的,他不会要去当歌手吧。”
“那不行,这种人才我们怎么着也要为文学留住。”
“怎么留?别人一首歌赚的钱也许比你写一辈子书都赚得多。”
一句话把众人干沉默了。
林风年皱皱眉头说:“我们要相信,世界真有热爱文学的人,这种人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仍旧坚定地选择文学。”
一个老作家玩笑道:“林主席,你自己信吗?”
现场顿时尴尬。
这时一个作家拿着手机回来,正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这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张彦。”
“咦,何解?”
“看看磅礴新闻对他的采访吧。”
众人围过去,或者拿出自己的手机。
“我所有的理想,所有的目标,所有的抱负,都是关于文学的。
“我没有别的想法,我没想过去写歌,唱歌,去演电影,我只想老老实实地写小说,写诗……”
沉默!
“这个张彦我们要重点培养,各位老作家要多关爱关心我们的年轻作家。”林风年发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