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去伊犁过纳吾肉孜节?(2/2)
看着刘高楼能想通,李龙也就略微放心了。这位合作伙伴他还是挺看重的,不想有什么事情。
第二天刘高楼来到收购站找到李龙的时候,看着精神状态好多了。
“今天我就走了。放心吧,我缓过来了,”刘高楼笑着对李龙说,“这趟回来的时候比较匆忙,事情也多,就没给你带什么特产,等下趟回来的时候,带些我们那边的好东西给你尝尝。”
“行,等你好消息。”李龙看他精神的确恢复了不少,便也不再留他。
“别克他们说,春分的时候他们有个纳吾肉孜节,挺热闹的,那边河也差不多开化了,可以逮鱼了,你有没有空?有空的话可以过去一起转转。”
纳吾肉孜节?
李龙听说过。上一世县里就搞过一些活动。不过这节日在以往,特别是在民族人眼里,是比不上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的。
毕竟这节其实不是伊斯兰教的节日,最早是古伊朗地区在信教之前就已经有了,那时候他们还是自然崇拜,和华夏先祖一样,能观察到春分这一天日夜平分,预示着春的到来,所以这个节目又叫开春节。
哈里木他们其实并不怎么注重过这个节日,不光玛县,许多地方的少数民族,知道这一节日,但比较大规模的过的至少到三十年后了。
也可能民族人自己内部在过,只不过没有宣传,外族人不知道而已。
春分前后事情并不多,地还没开种,李龙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其实他是想去的。
这一年到头都在忙着赚钱,去伊犁河那边逮鱼,看看人家过节的,也挺好啊。
主要是现在自己有车,开着方便,虽然路况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坐着大班车强。
“行,到时我看情况,要走的时候给你打电话。”李龙说道。
“嗯,不急,那个节他们一过都是好几天,我主要是想弄条鱼。你给我带回去的那熏鱼,我回家和家人吃了,味道真不错,想着看这开春了是不是搞条新鲜的尝尝。”
李龙没想到解开心结的刘高楼竟然也是个吃家,笑着说道:
“嘿,我也有这想法,行,那到时我看如果没啥事,就过去看看。”
刘高楼没再停留,发动着车子开着就离开了。
李龙算了算时间。春分的时候,虽然县城这边雪已经化了,但山里还没化呢,所以孟海他们还修不了路。
村子里的地面上虽然没雪了,但地温还没起来,不能播种,家里也没啥活,就是盖房子,准备农资,等老家的人过来。
至于收购站这边,眼下正在收最后一茬冬皮,收完之后,农忙起来,零星收到的就是春皮了。
李龙想着走之后,看赵辉能不能过来,过来的话把这里的皮子拉走,也省事了。
赵辉是三月十号来的,正月快过完了,李龙看着他红光满面,似乎胖了一些,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句俗语“每逢佳节胖三斤”,赵辉胖得可不是三斤,至少三公斤。
原本他看着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眼下脸圆了不少,戴着眼镜反倒像个和蔼的老师。
李龙也没多和他废话,刘高楼拉来的皮子,收购站零星收的皮子,还有王明军大老陈,以及赵宗明他们弄过来的皮子,杂七杂八加起来近四千张。
两个人核算了大半天,六十八万块钱。因为从刘高楼那里按统货算的,所以最终的综合成本不到一半,就算交完税,还能余下三十万左右的纯利。
很好了。
赵辉也是很开心的离开,离开前顺带着把肉干加工坊这几天做出来的牛肉干和牛肉粒拉走了大部分。
赵辉走之后,李龙给顾博远分了一万块钱,梁双成和孙家强一个人一百块钱的奖金。倒不是不给他们多分,大头的皮子是从刘高楼那里过来的,按顾博远的说法,不能折算到收购站的利润里来,这是李龙自己的线。
所以李龙也没矫情,况且钱也不能给的太多,不然容易培养贪欲。李龙之所以给奖金,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每天刮皮子上的油脂、梳毛也挺辛苦的。
这活不好干,而且两个人也没滋生什么坏毛病,还不错。
既然没啥事情,李龙便给刘高楼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准备过去。
刘高楼那边自然欢迎得很,他说已经给二叔打了电话,说了这边需求嘎斯车的事情,刘山民回复说已经在搜集了。如果李龙赶过去,差不多等在那边过完节,刚好能把货给接收了。
饭桌上,李龙把这事说了一下,顾博远和顾晓霞都没啥意见,只是让他注意安全。
李龙习惯性的主意正,这一点其他人都知道。
李龙这边事情不多,他打算第二天回队里一趟。
这回他是开着212回去的,几辆车平时都得发动一下,开一开,不然的话容易生毛病。
等到家里的时候,李龙有些意外,原本以为现在平房应该动工了,但当他把车子开到自家院子的时候,发现平房都已经盖好了。
老爹带着大哥和堂侄李俊峰他们,还有谢运东他们正在清理平房前面的碎砖头、干掉的泥巴混凝土,和一些没用完的建筑材料。
一排四间平房,面西背东,木头门都已经装好,刷了深绿色的漆,算是这时候常见的颜色。
砖墙外面抹了一层水泥,这时候也快干透了,看来盖好不是一两天了。
李龙的院子比别人家要大不少,不算屋子都快有两亩地了,所以这四间平房虽然很大,但实际上连院子一半长都没占到。
至于面积更是不到整个院子的四分之一。
但已经很大了,李龙估计四间房建筑面积加起来得有两百个平方。
里面隔个挡板都能直接当里外套间了。
看到李龙车开进来,几个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动作。
下车后,李龙一一打着招呼,笑着问道:
“大哥,啥时候开工的,咋盖得这么快?”
“人多啊。”李建国笑着说道,“雪化完,下面地没冻着,干脆就干吧。刚开始是自己家人,结果让人一看到,下午运东他们几个就都过来了,男的干活女的烧水帮忙做饭,一天地基打好,又用三天这屋子就起来了。”
还真是快!
“里面添置床、炉子啥的,也得费些功夫。”李龙说道。
“都订好了,跟乡里木匠那边说好,让紧着先给咱做木头床。原本我还想弄几个钢管床哩,想想也不确定来多少人,搞几个大架子床,搬进来一摆,然后再说其他。”
“那还有啥?”李龙觉得自己在这里还挺多余了,不知道该干啥了。
“被褥。”李建国还真给李龙找了个活,“他们过来铺盖啥的应该都没带,到时得准备一些被褥,至少床上得有东西。”
“这个简单,我去找个网套加工点,买现成的。”
虽然现在还没大面积铺开,但乡里和临近县城的地方,有好几个网套加工点。有些做的时间长做大的,三四十年后开网店,一年能卖出十万套被!
开着车子去三个网套店,买了十床网套,七床一米五的,三床两米的。
没办法,现货就这些,李龙干脆都买回来了。
他还去百货大楼买了被面,扯了被里子,一并拿回来。
他主要是懒得等。
回到家里,李龙算是给女人们找了活。这时候还没流行用被套,这网套都用被面和被里子缝起来的。
然后李龙给大哥说了他要去伊犁那边看看,老爹和大哥自然没意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