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张阁老(2/2)
张延龄摇了摇头,道:“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人家只需要给你扣上外戚乱政的帽子,也不管你做的事对大明有益还是有害,总归……你现在就算想正,也正不起来,没人会认可你。”
张峦一咬牙,道:“那得了,既然注定做不成别人眼中的正直之臣,当个奸臣也不错。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便可。”
“行,爹,这心态就挺好,不过以后出门记得多带点人。”
张延龄提醒道,“小心别当街被人以扫除奸佞为名把你给刺杀了,再或是被不明真相的百姓围攻。就算睡觉的时候,你也得睁着一只眼。”
“滚,就知道吓唬你爹我!”
张峦道,“哼,家宴不吃了!我正好出门有事!放心,我不再喝酒了!李孜省府上一杯酒,把我这辈子的酒瘾都给喝没了!嘿,你说我招谁惹谁了?”
“爹,你别急着走啊,来日不上朝了?”
张延龄直接把人给挡下来。
“我还得上朝?”
张峦很惊讶,“明知道我会成为众矢之的,我还去触那霉头干嘛?”
张延龄道:“你当上阁臣,得坦然面对一切,且你还得拿出阁臣的气势来。西山煤矿之事,你不去跟大臣解释一下,难道要让我舌战群儒?他们会听我的?给黄河河工筹募钱粮,你不得去做详细说明?”
“我……”
张峦大有一种被推上贼船的感觉。
贼船本来坐着挺安稳,但问题是现在要海了,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摧残吗?
张延龄再道:“你还得去跟朝中同僚解释,入阁并非你本意,奈何朝中太多事需要你处置,非得你去顶着不可。”
“……”
张峦先是无语,然后苦着脸道,“我是个要脸面的人……你不但让为父把脸丢了,还要当着那些敌视我们爷儿俩的人的面丢?吾儿,为父丢不起这人啊!”
……
……
奉天殿。
朝会现场。
朱祐樘让覃吉当众宣布张峦入阁的诏书。
从即日起,张峦将以翰林学士兼任阁臣,参与机务。
张峦立在人堆中,闻言走了出来,如笔直的青松般矗立在那儿,接受在场大臣审判,此时他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忐忑。
但好在大殿内的官员并没有直接对他发难,就像是约好了一般,默认了皇帝这份迟来的“力推岳父入阁”的决策。
随后本来应该是张峦对在场朝臣提及西山开采煤矿之事,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噤声……大有一种你们不来招惹我,我也不想触你们霉头的意思。
他明明处在事件的核心风暴眼中,却非要把自己往外择,拿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因为入阁诏书上,皇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岳父只是名义上入阁,并不会马上入内阁打理朝政,等于是变相告诉在场官员,除了张峦外,接下来至少还有一个入阁名额。
果然不出所料,徐溥走了出来,向皇帝建议,从现如今翰林院中挑选一二人入阁,协同处置朝务。
朱祐樘对在场大臣的配合,表达了满意,笑着说道:“刘阁老在朝主持机务多年,功勋卓著,不过先皇仙游后,难掩悲恸,身体很快垮了,他多次请辞,朕本要留他在朝,奈何他说自己有心无力,勉强留在朝中只能拖累朝政,朕无可奈何,只能让他回乡颐养天年。”
在场大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高度配合,甚至还有人站出来说刘吉的好话。
正所谓,你刘吉在朝时,没人把你当盘菜,走的时候大家还是留点儿面子。
至少你刘吉退场的方式,比前任万安要好许多,那时候新皇登基,谁顾得上一个劣迹斑斑的权臣?当时连个给他说好话的都没有!
朱祐樘再道:“朕在东宫时,诸位先生对朕多有提点,如今朝事压在徐先生一人之身,朕觉得很过意不去。
“因岳父入朝日短,并无在内阁做事的经历,朕思忖再三,让他继续供职户部,协助黄河河工事,也为今年户部府库清点做一些铺垫。”
这是明晃晃告诉在场人等,他要彻查大明财政。
成化朝时,大明府库俨然成了皇帝的内库,皇帝想用多少银子,直接让万安、刘吉往自己腰包里划拉,这导致朝廷财政出现巨大的亏空。
虽然成化帝病逝前,就有了清理大明财政积弊的念头,奈何案子牵扯太大,涉及的官员又太多,最后只查办了梁芳及其同党,算是对天下人有个交待。
其实谁都知道,这是最好的收场方式。
把罪过都归到梁芳身上,总好过于让世人知道,其实祸害大明的元凶是成化帝本人。
不过当下的朱祐樘,眼睛里却容不得沙子,要查就一查到底,谁说我岳父当个名誉阁老就不能为朝廷做事?
他不直接参与票拟,但不代表朝廷大事不能由他来做主,而他眼下就是要挂着阁臣的名头,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把先皇留下来的烂账全部查清楚,还朝政清明。
就问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你们怕不怕?
徐溥道:“陛下,户部积弊,牵连到这些年来诸多已致仕的老臣,是否真有必要调查清楚?”
其实他不希望皇帝太折腾。
倒不是说徐溥怕张峦查出点什么,而是觉得,如果皇帝只是为了让他岳父在朝中声望更隆,让别人认可他这个“张阁老”,而特意去搞这么多事,实在大可不必。
我们承认他大学士的身份,认可他的地位还不行吗?
咱不折腾了好不?
朱祐樘道:“先皇也希望,能把财政窟窿查明,这算是朕对先皇在天之灵的又一次交代。且朕明确跟岳父说,不能把案子牵连扩大,主要是找出先皇时账目上不清不楚的地方,把亏空找补回来。诸位卿家,这不是之前你们推崇的吗?”
本来在场大臣还以为,皇帝打算以这次清查烂账,或是反腐的方式,彰显皇权,并给张峦一个立威的机会。
听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
我们推崇的?
等等!
皇帝言外之意,不就是说,我们先前也是靠翻旧账的方式,找李孜省的麻烦,让皇帝把西北取胜的功臣李孜省给放逐出京,并且把黄河河工归到李孜省一人身上?
如此说来,皇帝根本不是在李孜省的问题上跟我们达成和解。
更像是……跟我们置气?
朱祐樘继续道:“就算是一些老臣已退出朝堂,可他们仍旧要为自己曾犯下的过错承担责任,不为别的,朝廷这些年开销巨大,今年各处预算都无法保证。朝廷一直都是在节衣缩食,诸位卿家这两年的俸禄也没有实发下来,难道不应该为此做一些改变吗?”
听听!
皇帝这是为自己吗?
是在为我们争取利益……
翻旧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你们对李孜省的攻击,而是为了让我们能顺利领取俸禄,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话说,大明的官员,也就是看上去清廉而已。
其实有几个真正是纯靠俸禄吃饭的?
大概也就那些刚入朝,没什么权力,或是在翰林院等清水衙门混日子的人,才会因为俸禄发不下来而吃不上饭、养不了家。
大多数官员,就算你从来不给他们发俸禄,他们的日子也照样过得逍遥自在。
朱祐樘道:“岳父,辛苦你了。”
张峦本来已躲回朝班中,正琢磨着要不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歇,这上朝实在太累了……
正神游天外呢,未曾想,皇帝直接点名了。
他发现有不少眼光往自己身上瞄,只能无奈地走了出来,举起笏板道:“老臣领命。”
谢迁笑着调侃:“张阁老,您几时成老臣了?”
这话听起来不合时宜,大有打趣张峦之意,但张峦听了并不着恼,反倒很亲切。
因为皇帝晋升他为阁臣后,眼下朝中传统儒官中,以“阁老”对他相称的,谢迁是第一人,就算是打趣,也是对他的一种承认。
张峦道:“年老体迈,力不能支,不是老臣又是什么?”
谢迁笑而不语。
众人都在想,你谢迁突然攻击张峦,是不服张峦,抱怨你自己没入阁吗?
为什么要当着皇帝的面,以插科打诨的方式,取笑张峦的自称呢?
朱祐樘没理会这次的小插曲,道:“清查府库之事,锦衣卫会全程配合,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已暂时调离岗位,另有任用。目前由牟斌领锦衣卫事。”
皇帝当众宣布厂卫重要职司的变化,让在场官员多少有些意外。
刘吉退了,并不会在朝中掀起什么波澜,但朱骥作为曾经成化帝最信任的厂卫头子,这次跟着一起退下去……
有人便会想,难道是因为陛下发现,朱骥在先皇时,曾跟作为阁臣的万安和刘吉等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本来在经历李孜省第一次入狱事件后,很多人都认为,牟斌因为得罪了张峦,已很难再有机会晋升高位。
谁曾想,一扭脸,接替朱骥的人仍旧是牟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