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产业布局(2/2)
西山,一处正在试开采的煤矿。
本来一片寂寥的山谷,却因为人员的大量涌入,显得沸反盈天。
山间树木此时已全都砍伐干净,徽州商贾征召来的下矿矿工已全部就位,随即便投入煤炭开采中去。
“成色很高。”
当张延龄回到帐篷时,见几个人围拢在一起,查看刚刚开采出来的煤炭。
等众人发现张延龄身影时,赶紧让开一条路,让张延龄这个主人可以靠前。
此番被请到西山来的,除了徽商代表秦昭外,还有她临时拉来的李吾唯。
现在的李吾唯对秦昭态度那叫一个恭敬,就更别说眼前的小国舅了……他甚至不敢正眼去瞧。
张延龄笑道:“秦当家,怎么样?这石炭的质量可还让你感到满意?或者,可以跟我一起到矿山走走看看?”
秦昭笑道:“妾身不像二公子这样事事亲力亲为,就连开矿这种事也亲自来做。妾身更愿意隐身幕后,坐享其成。”
“这怎么能行呢?”
李吾唯赶紧道,“既选择了开矿,我等也应身先士卒,不能落人下风。二公子……国舅大人,您有事只管吩咐下来,小人愿意下矿去见识下!”
此时的李吾唯再也顾不上派系之争,也不想刻意彰显自己也是徽商在京师的代言人之一。
他只知道,现在的秦昭有张家当靠山,已然是自己需要仰望的人物。
至于张家……
那就更加恐怖了!
徽商最是消息灵通,知晓京师朝堂的许多秘辛,李吾唯非常清楚过去一段时间,张家在朝廷纷争中几乎是次次大获全胜,这还是在张峦养病不出的情况下。
如此一来,那不得赶紧巴结好张家?
张延龄道:“下矿就不必了,我来此的目的是勘探矿藏,确认哪些地方适合开采,再找人进行采掘,根据矿脉的深度和广度,确定大致的储量,并以此来决定该处矿藏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李吾唯笑道:“国舅大人真的很负责。看来您家学渊源,博采众家之长,无所不能啊!您在这儿,就好像能把大山给看透一样……”
秦昭道:“李当家,这次带你来,只是想让你过过眼,没说让你具体参与到这次事情中来。再说了,二公子找出矿脉后,只需投入人力物力,就能源源不断开采出石炭来。事情太过简单,就像天上掉银子一样,岂是一般人想接手就能接手的吗?”
“这是自然。”
李吾唯道,“在下只是想为朝廷出把力,能帮到国舅……希望能获得这个难得的机会。”
张延龄似乎对李吾唯的态度相当满意,点头道:“这次只是让你来看一下大致的情况,类似的矿脉我共发现十余处,都将开采出来。等过个几日,我会到你们徽州商会洽谈,你觉得如何?”
“好,好。”
李吾唯感激涕零地道,“这次我们徽州商贾,绝对会出钱出力,全力相助。国舅爷,您千万别把机会留给外人,尤其是晋商。”
张延龄笑道:“我听说晋地也有石炭矿藏,人家本乡本土就能开采,为什么非要跑来承揽京师周边的开矿项目呢?”
“这里赚钱方便啊。”
李吾唯道,“山西很多地方都是穷乡僻壤,开采石炭容易,但运出来难啊!再说了,那地儿有几个人买得起?一般人家,这石炭也不好使啊,很容易就死全家……这可不比一般的炭火,也就打铁的人用得多一些。
“但天子脚下可就不一样了,石炭的用处太多了,开采出来随随便便运到京师,就是几倍的差价,再说这里的石炭质量比别处的好太多了,一定能卖大钱。”
秦昭本来对李吾唯还算客气,听到这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当即道:“李当家,你可以退下了,有事我们回头再商议,不要打扰二公子休息。”
“是。”
李吾唯听出来,秦昭只是带他来走个过场,呈现出对徽州商贾没做隐瞒,并不一定会把这门生意分给他。
正如张延龄之前所言,知道了哪里有矿,直接就可以投入资源开采,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付出巨大的代价,谁会把这门生意拱手相让呢?
先不说张延龄和背后的朝廷,就说秦昭,人家通过过去不断对张家人的投资,已经成为张家的白手套,背后有强大的生意渠道和网络作为支撑,为什么要把生意分他一部分?
……
……
李吾唯与一同前来的其他徽商,先到山下等候。
而秦昭则留了下来,跟张延龄进一步洽谈合作事项。
秦昭疑惑地问道:“二公子,妾身不是很明白,这么好的生意,为何非要找外人合作呢?在商言商,您这么做,莫非是看出来,这开矿只是权宜之计,并不长久?”
在秦昭看来,张延龄此举分明是在往外撒银子,难以理喻,所以才会有各种解读。
张延龄解释道:“这里的矿藏,足以支持开采百年。我之所以要引入外援,不过是分担风险罢了。”
“你的意思是说,这门生意不牢固?”
秦昭一脸认真。
张延龄这次把到手的好处往外让,她只能从商贾的角度去寻找破绽,虽然她知道有些话问出来不合适,但她不想当傻子。
且以她对张延龄的了解,真要有什么风险的话,完全可以对她言明,要坑也坑别人去。
张延龄摇头道:“这矿山本身并没什么毛病,虽然不能保证盈利多久,但至少未来十几二十年利润会非常稳定。我所说的风险,更多是出于政策考量。”
“政策上的风险?”
秦昭微微蹙眉,她在考虑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意思。
她在想,你身为国舅,还是皇帝支持你开矿,你需要担心什么政策风险?
张延龄道:“这次开矿,股本会分成三部分,陛下一股,商贾一股,剩下的由朝中权贵承担。”
“这么……复杂?”
秦昭心想,所谓的权贵,不会是你们张家吧?
张延龄笑道:“要赚钱,就要学会分润利益。说白了,就是谁都能获取好处,才不会拆台。如此就算出现天灾人祸,或是政治倾轧,各方获利之人,才会为了维护切身利益继续坚持。”
“这……倒是很新鲜。”
秦昭仍旧是传统商贾思维,觉得皇帝就是天,只要有皇帝支持就足够了,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有什么资格跟皇帝一起分享利益?
张延龄道:“秦当家,我说句不好听的,现在朝中人没有激烈反对,纯粹是因为他们不看好在这里开矿能获得什么利益,他们会觉得,我张家人纯粹是在胡闹,只等我们开采不顺,便行反讽和参劾,最后逼我们停手的同时,让我张家在朝中声名扫地。”
“这……”
秦昭虽然不知道现在朝中权力格局,却也清楚张延龄不会无的放矢。
朝中人都是些“笑人无,恨人有”的角色,一旦张家开矿失败,一定会招来铺天盖地的嘲笑和指控。
张延龄再道:“反之,回头这里开采出大批石炭,用以炼铁和供应京师百姓日常所用,获得大笔利益,他们又会跳出来说,如此会破坏京师风水,违背祖宗规制,与民争利,还会说开采石炭谋利会让农民不思种地改而开矿,属舍本逐末……”
“……”
秦昭听到这里,已经明白张延龄的意思。
她在想,你有必要把朝臣的嘴脸剖析得这么彻底吗?
事情虽然还没发生,但经过你这一说,我就好像亲眼所见一样,似乎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生。
张延龄笑道:“所以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不能把利益只归于皇室,也不能归我张家,应该各方都获得利益……只有把利润分出去,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
秦昭莞尔一笑,道,“二公子,您思虑周全,却不知是否想过?其实有陛下撑腰,这一切应该不用太过担心?”
张延龄叹道:“其实我还害怕由皇家独自经营的话,这产业会慢慢变得僵化、古板,甚至腐败,虽开局顺利,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你的意思是说……”
秦昭仍旧很不解。
张延龄感触颇多:“现在有我盯着,一旦投入资源开采,下边的人会全力投入,一切都以谋取利益为先,然后就能看到这产业蒸蒸日上。但因为皇家垄断,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巨大的利益,太监和官员都会掺和进来,夺取管理权,然后利用手头的权柄上下其手,大肆贪墨,届时利益就不再归朝廷所有,而进了私人腰包。”
“您是说,那些负责接手每一处矿山的人,会中饱私囊?”秦昭谨慎地问道。
“是的。”
张延龄道,“虽然找外人合伙开矿,等于是把利益分出去,同样会有损失,却因各方制衡,这些耗费却在可接受范围内。
“反之,若由太监或官员管理,会迅速把这产业变得人浮于事,人人都为自己私利着想,最后的结果就是明明有上好的矿藏,有大批人手投入开采,却始终不见收益。
“本来是一本万利的营生,过几年就会变成亏本买卖,甚至入不敷出,怎么查也不知原因所在。更有甚者,一处好的能开采百年都盈利的矿山,最后却不得不关闭。”
秦昭问道:“真会如此吗?”
张延龄笑道:“情况只会比我说得更加严重。你放宽心,如果把这产业交给你管理和运营,从陛下再到政策,一定全力支持,绝不会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