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新飞机的定位(1/2)
第86章 新飞机的定位
人在专心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飞快。
当总部军械部的领导,亲自来到了航空实验室找到了陈常在。
告诉他,那门新炮已经完成了生产,所有数据全部合格,正在等待组装。
这门炮是他陈常在设计出来的,这总装第一门炮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总得让他一起参加才合适吗。
这个时候,陈常在才反应过来。
这一转眼,他都已经在航空实验室这边待了十天了。
火炮总装车间。
这门陈常在设计的火炮所有配件都摆在了工作台上。
每一个配件上,都绑着一块小硬纸板。
纸板最那上面印着合格证三个字,下面的表格里填写着配件名称,编号,出厂日期,以及负责人签名。
这是现在整个陕北工厂都在推行的合格证制度。
这种合格证制度,在战国时期叫物勒工名。
在秦末汉初叫市亭戳印。
在唐朝时叫度量衡检验凭证。
而现在叫合格证。
陈常在看着在工作台上,摆的长长一排的配件。
他也是认真的一个一个看过去。
然后该拿量具测量就测量,该检验就检验。
这也是一道正常的工序。
哪怕是有合格证的产品,在组装之前也是要再过一遍检验关的。
等到他检验完成了之后,对跟在他身边的张师傅和赵厂长等说道:“可以了,组装吧。”
说完他从上衣兜里拿出来了一支钢笔,然后在最后的验收单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这一门75毫米山炮,现在虽然还都是绝对的零件状态。
但是在现场的那些大师傅们手下,还没有用上一个小时。
这些零散的零部件,就被组装成了一门闪烁着金属光泽,威风凛凛的山炮。
因为刚才还是没有组装的零部件,现在刚刚组装成为样炮,所以还没有喷漆。
这门炮如果最后出厂之前,还会根据季节,先喷保护底漆,最后还要喷适合季节环境的迷彩涂装。
就和那些已经被装备部队的步兵炮和三蹦子一样。
不过这门炮现在不会喷漆,只有一层油膜保护,因为是首门样炮。
它会进行很多的实验程序。
如果喷上了漆,会影响人的肉眼对炮身部件的变化观察。
比如裂纹这些东西。
试炮场上。
试炮指挥台收到了来自于远在十公里之外的,靶场清场人员的有线电话。
电话中报告说“靶场已经清空,警戒已经做好,所有人员已经撤离到了安全距离,并进入防炮洞。
然后再一次确认了靶场坐标。”
等所有试炮安全程序走完之后,指挥台才挂断电话。
然后指挥台向着陈常在和总部领导报告,试跑准备完毕,可以试炮了。
这时,这门75毫米山炮,才被推到了已经挖好了驻锄坑的炮位上。
还是那个粤军出身的赵老哥,和他的试炮小组亲自操作这门山炮。
在指挥台对试炮小组,最后一次确认几个目标靶点坐标之后。
赵老哥便开始亲自指挥试炮工作。
别看平时说话的时候赵老哥是满口的粤语,但是他在指挥火炮的时候,那口音倒是谁都能听的清楚明白。
他们这个炮组在这十天来,一直就在拿着那个木头模型练手呢。
今天他们在摸到了真家伙的时候,倒是也不手生。
这次试炮,是从远往近打,打八发训练弹。
所谓训练弹,就是炮弹战斗部装的不是炸药,而是同样重量的沙子。
前面的引信是个和正常引信形状一样、重量一样的铁疙瘩。
但是它的发射药是正常装的。
这种训练弹,是用来测试炮弹的弹道和准确度的。
不过今天一共需要打十炮,除了八发训练弹之外还有两发实弹。
一枚是高爆榴弹,一枚是榴霰弹。
这两枚炮弹,将会在树立了很多木靶的靶区爆炸,测试威力。
在赵老哥他们的炮组装填完弹药,又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后。
赵老哥在指挥人员的命令下,在十米外使劲的拉动了炮绳。
一声轰鸣之后,一颗炮弹,伴随着长长的火焰,瞬间飞出了炮筒,然后向着远方快速飞去。
眨眼间炮弹就看不到了。
之所以在开炮的的时候,其他人都需要去安全区。
一个是因为这是新炮试炮。
再一个也是因为,就算是普通火炮在发射之前,第一炮时大家也是需要躲避的。
因为这第一炮叫“温炮”,是有炸膛可能的。
第一炮过后,炮管温度上升,下一炮就基本上安全了。
没有多大会,十公里外的靶场,传回来了报告。
报告说“炮弹准确落入目标靶圈内,并靠近中心点。”
消息传回来后,试炮场内一片欢呼声。
于是第二炮开始准备。
这次的目标是九千米,然后是八千、七千,最后是四千米、三千米,
直到一千米。
中间那两个五千和六千米,是留给那两枚实弹用的。
在三发炮弹打完之后。
各个弹着点的观察员,都打回来了电话,都确认命中目标环点。
这时赵老大他们停了下来,因为过了三炮,就可以初步验炮了。
在初步的检查之后。
炮管、驻退机、炮栓、炮架、驻腿等,这些主要承压受力件都没有问题,试炮继续进行。
直到最后两颗实弹打完,靶场报告,炮弹威力奇大,靶区内的木靶受损严重。
此时陈常在他们再次检查这门火炮。
依然没有任何问题。
在所有人的掌声中,这第一次的试炮工作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等到炮管冷却后,还要对这门炮做进一步的检查。
然后在之后的五天里,连续进行五天的各种实验。
牵引运输,拆解运输,爬山射击,人工模拟高低温射击,恶劣环境射击等等测试,要在这五天内完成,时间也是很紧张的。
于是这一次,赵老哥他们的炮组,和陈常在的学生们,就在各个环境中,开始这门山炮折腾去了。
而陈常在则是又回到了他的航空实验室,带着苏志宏他们开始和新的v型航空发动机开始了死磕。
等到了这门新炮所有的测试工作全部完成后。
陈常在他们又给这门炮,做了最后的全拆解检查。
再次确认这门火炮没有任何问题,完全达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后。
总部军械部的领导,才带着这门被清洗干净,重新组装,又喷上了底漆和迷彩漆后,变的漂漂亮亮的新炮,高高兴兴的回总部汇报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