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 第454章 不是这女真人怎么还真的金榜题名了

第454章 不是这女真人怎么还真的金榜题名了(1/2)

目录
好书推荐: 游戏成真,我靠情报攻略封神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海贼:从副船长到死灵君主 惊涛落日 长生不死,从藏书楼开始横推天下 终于轮到我重生了 宗门让我联姻,我修成武道绝巅! 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帝骑弱,关我激情帝骑什么事? 斗罗:武魂烈空炎链,禁封诸神

对于这套沿袭已久的制度,朱慈烺作为穿越者心里多少是有些不太看重的。

他内心深处更倾向于现代化、标准化的教育考试制度。

但他也深知身处明末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任何激进改革都可能引发巨大的阻力。

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这是他未来需要长期操心的事情,而非眼下可以考虑的。

几天之后,等到会试放榜,整个京城再次沸腾。

东宫内,在得到放榜名单的第一时间,马宝就匆匆赶了回来。

毕竟要说朱慈烺对这次的录取名单完全漠不关心,那也是不真实的,他心中还是记挂着几个特定的人选。

比如那两位身份特殊的辽东女真举人吴守仁和常永安,他们的成绩关乎年前那场风波的最终定论,也关乎他对民族融合政策的尝试。

再比如,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本该是这一科状元的杨廷鉴。

也不知道在这个被自己扰动的时空里,是否还能脱颖而出?

这些都是他比较在意的看点。

看到马宝快步走进殿内,朱慈烺放下手中的笔,直接问道:

“那三个人中了没有?”

他口中的“三个人”,指的就是杨廷鉴、吴守仁和常永安。

马宝躬身回禀道:

“回太子爷,您真是独具慧眼,这三人中有两个人高中了!一个是南直隶的杨廷鉴,另一个是辽东的常永安。”

朱慈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惊讶。

杨廷鉴考中在他意料之中,毕竟此人在历史上确有才名,而且还是原本的状元。

但他没料到两个女真举人中,居然真的有一个能够突破重重竞争考中贡士!

吴守仁落榜了,但常永安成功了!

“好嘛,这下子有意思了。”

朱慈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大明王朝开国二百七十余年,终于出现了第一位货真价实的女真贡士!

而且按照制度,常永安还将有资格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殿试。

一想到届时朝堂上可能出现的有趣场景,朱慈烺就觉得有些好笑,同时也对未来的殿试结果充满了期待。

常永安考中贡士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迅速在京城官场和士林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消息通过《大明日报》的刊载、茶馆酒肆的议论、以及官员之间的私下交谈,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各个角落。

朝中的大臣们,无论是内阁阁老、六部堂官,还是科道言官,闻讯后无不感到惊愕与意外。

在许多传统士大夫的固有观念里,女真人始终是“夷狄”,虽因朝廷政策而归顺,但其文化底蕴与科举所需的经史子集素养理应存在巨大差距猜对。

他们原本以为允许女真举人参加科举,不过是朝廷彰显“天朝上国”包容气象的一种政治姿态,走个过场而已,最终多半会名落孙山,这样既全了朝廷的体面,也不触动士林的敏感神经。

可是谁承想,这个名叫常永安的女真举人,竟真的凭借文章挤过了独木桥,成为了大明开国以来首位女真贡士!

这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也让许多人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尴尬与不适。

尽管内心排斥让女真人进入士大夫的清流官场,但现实是,常永安如今已是大明子民,并且是通过堂堂正正的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

因此排斥之言在“至公”的科举制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也容易授人以柄。

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在官员们之间形成。

既然无法阻止他成为贡士,那么就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加以限制。

他们只希望常永安在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表现平平,不要过于耀眼,最终朝廷随便授与一个偏远地方的微末官职打发走了事。

总而言之,绝不能让他留在朝廷中枢,更不能担任任何重要的职位,以免“夷狄”染指华夏核心权柄。

这种担忧和谋划很快便传导到了权力高层。

就在放榜消息传开的当天晚上,内阁首辅薛国观便约同了礼部尚书、以及三位在清流中颇有声望的科道言官,一共五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联袂来到了东宫求见朱慈烺。

朱慈烺刚用完晚膳,正在书房翻阅有关开海事宜的奏章,闻报后便命人请他们进来。

烛光下,看着这几位神色凝重、衣冠楚楚的老臣,朱慈烺瞬间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他放下手中的奏章,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率先开口打破了略显沉闷的气氛:

“诸位联袂而来,可是为了今日放榜之事?怎么,诸位就这么害怕那个名叫常永安的女真学子在殿试中再创佳绩?”

薛国观作为代表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态度不卑不亢的说道:

“太子殿下明鉴,老臣等此番前来并非针对常永安此人本身。”

“科举取士,凭文录取,既然他文章合格,中式为贡士,亦是朝廷法度所在,老臣无话可说。”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郑重。

“然而,此事关乎士林人心向背,关乎华夷之辨的大防,不可不慎重。”

“因此老臣等恳请殿下,能在陛下面前进言,此人可以为官,但绝不宜留任京畿,亦不可委以要害之职。”

“最稳妥之法,莫过于待殿试后,将其遣回辽东,授予一地知县或州同知等职,令其治理地方。”

他顿了顿,进一步阐述理由。

“如此安排,一则可令其发挥熟悉当地民情之长处,安抚辽东各族百姓,彰显朝廷怀柔远人之德。”

“二则,使其身处故地,亦能起到榜样作用,让辽东归顺之民亲眼见到读书科举、效忠朝廷确有前程,从而更加倾心归附我大明,此乃两全之策,于国于民,于其本人,皆为有利。”

不得不承认,薛国观的这番话其核心思路与朱慈烺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

朱慈烺之前与崇祯议论此事时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其余几位老臣见状,也纷纷躬身附和,无非是强调“夷夏之防”的重要性,以及将常永安外放辽东的“必要性”。

朱慈烺静静地听完他们的陈述,脸上依旧带着那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他目光扫过几位老臣写满担忧和期待的脸,最终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地说道:

“行了,诸位的意思,本宫明白了,你们所虑亦不无道理。”

“此事本宫记下了,本宫定会向父皇禀明,诸位且放宽心回去吧。”

得到太子这句表明态度的答复,几位老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心中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凤掌九天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斗罗:我霍雨浩有个御兽空间 与王爷共感后,他超听话的 斗罗:武魂佛怒唐莲,唐三大哥! 那我这仙不是白修了? 斗罗天幕:蓝银成神,万古长青! 前妻怀二胎后,矜贵裴总哭红眼 八亿粉丝的旺仔小乔 斗罗:沉寂万年,我被天幕曝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