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他人还怪好的(1/2)
第130章 他人还怪好的
老卓的斗志完全燃烧起来了,难以熄灭。
精神气儿一天比一天振奋,缠绕不去的病气也在街头斗骂之后消散,面色红润仿若重获新生。
同时期北上到达歆州的其他人,看到老卓这状态,也只能自叹不如,甚至怀疑老卓是不是生了个假病。
老卓病愈的影响力有多大?
卓家这边,卓大公子从厌世颓丧的咸鱼状态,切换成了卷王模式。
卓家大多数都是文人。
文人,不是文弱!
卓家这批文人都不是死读书的,近一半人有地方治理或基层工作经验,北上歆州,为求生存,同样也有风云之志。老卓振奋起来,卓家的精神核心也就明确了!
就像头狼回归,狼群也恢复了他们熟悉且擅长的群体秩序。
歆州其他人一看卓家这群卷王,危机感飙升,串门唠嗑、听曲对酌都少了。
感触最深的还是沈家这边。
这次的事,让沈夫人心生警惕。
“还是我沈家底蕴不够!”
那些权贵豪族对他们沈家有忌惮,又不那么忌惮。
也就是现在天降馅饼,沈家身份有了改变,否则,出身商贾的沈家在歆州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看看盛家的商队,背后站的是盛氏家族的士人豪绅!即便现在乱世了,但以那些人的身份和积累的人脉,依然能在北地联结上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沈家呢?
以后,只要北地局势不变,或者歆州局势变得更好,沈家要面对的质疑只会更大。
拿外戚刷声望,那群仕宦可熟得很!
这次的事让她也有了紧迫感。
沈夫人思前想后,必须得做些改变!
温故那边是没有任何问题,不需要改,那有问题的是谁呢?
很快,沈家的众人等来了几位先生。
沈夫人放话:沈氏家族和亲属,不管男女老幼,趁现在还有空闲,都给我多读几本书,多学一学!
不争气啊!
沈清沈流兄弟为首的那些小辈,现在万福园还没建好,你们擅长的社交能力暂时发挥有限,那就趁此机会多接受文墨的熏陶!
以前虽然知道资质有限,但也因为身份限制,疏于教导。现在能请到好的先生了。
岑苔书院尚在建设中,现在名师们还有空暇,沈夫人托了人情重金聘请。
学!都给我学!
否则以后只有挨刷的份儿!
于是,完全没有这方面才华的沈氏家族众人,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这日。
温故从赵府出来,遇到了沈舅舅。
不过沈舅舅的目的地是巡卫司,两人只是在前面路上碰见。
沈舅舅苦着脸。他跟着先生学了两天,主动跑来巡卫司接任务。
以前他对巡卫司的人可是能避则避的啊!
沈舅舅不知想到了什么,往巡卫司走的脚步一顿,他看向温故,那双精明的双眼竟然隐隐闪着泪光。
只见沈舅舅掏出几张大额钱引塞给温故,情真意切说道:“舅舅最近事务繁忙,顾不了太多,你好好照顾自己!”
你是我们全族的希望!
虽然温故不姓沈,但温故身上有一半血脉还是姓沈的!
塞钱给温故,也不用顾及太多。当舅舅的给外甥零花钱,谁能说什么?又不是贿赂。
于是,温故外出一趟,又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景星坊。
除了沈舅舅塞的“零花钱”,还从赵府带回来几个木匣,里面装的是新制的一批香皂和药皂。
天渐渐热起来,赵家工坊制的皂,也列入了管理层人员的福利。
制皂的方子最初就是温故提出,青一道长改进,最后交给赵家的工坊生产。
因此,温故不用等每月的那点福利分配,工坊那边新一批出来,总会给他留一些,各个新样式都有。
不能小看这个时代的工匠和药师,在奖赏制度下,工坊的每一批成品都改进得极快。
温故手中的这个木匣,装的就是最新一批产品。
药皂种类多,温故拿起最边上的一块硫磺皂。
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硫磺已经是老相识了,用途大致是三个方向——医药、火药、炼丹。
现在这个乱世,硫磺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歆州的大部分人看重硫磺,并非它的军事意义,而是它的驱邪应用。
民间一直都有硫磺驱邪的观念。或许以前还有人嫌弃硫磺的气味,但是现在,梦寐以求!
这代表着安全感!
在硫磺皂出来之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歆州城的黑市里面,硫磺皂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许多富户会高价收购,让商队带给远方的亲友。
不过,赵家的制皂工坊新出的这批货品,硫磺皂的比例明显降低。应当是加大了军事方面的投入比例。
天热了,危机也开始了。
温故把木匣收好。
他这里的货多,用不上的会作为奖励,给坊中的吏员和杂役们。
有奖励在前面吊着,坊内负责安全的吏员们一天巡逻好几遍,积极排查安全隐患。杂役们也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办得更高效。
这时候赵暮和赵昆找过来,两人拿着图纸咨询。
第一期铺面的图纸才刚刚出来,第二期就已经准备上了。尝到了甜头,这次筹钱比第一次要快得多,家族支持的人更多。
“温故你有空吗?帮忙瞧瞧,还有没有哪些地方要改动。”
温故接过图纸看了看:“设计还行,细节之处还是要现场对比。”
也没有别的公务需要处理,温故和他们一起来到赵家新买的那块地,现场测量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温故注意到,不远处有个人一直在观察他们。
等图纸的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温故才看过去。
赵暮见状,目光跟着投向那边,眉梢挑了挑。
“贺六?”
站在不远处的青年,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恰到好处的刚毅。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涵养,和老贺那种“坐轿子里都要用鼻孔看人”的倨傲架势,完全不一样。
赵暮给温故介绍对方。
“贺家的六公子贺明远,贺老爷的嫡次子,在贺家行六。”
赵暮跟贺明远是前不久的一场小型文会认识。仅限认识。
所以,赵暮想着,如果贺六跟温故起冲突,他肯定站温故这边!
贺明远神态较为平和,他刚才一直在观察温故。
看温故和赵家人的相处,很随意,瞧不出任何谄媚奉承。赵家子弟身上也看不到任何高傲,跟文会上疏离倨傲的姿态并不一样。
甚至于,平时莽夫一样的赵昆,跟景星坊一名吏员在边上嘀嘀咕咕,也没有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架势。
都说赵沈两家关系不合,但温故就是一个特例,像一个缓冲带,与两边都紧密相连,又能把他们隔开避免冲突。
这位温坊长,名不虚传。
温故此时也在看这位贺家的六公子。
贺家人其实长得不丑。不仅不丑,还男俊女靓。
这可是能凭颜值给自家捞爵位、稳地位的家族!
贺老爷年轻时候也俊,现在年纪上来了,再加上优渥的生活和糟糕的脾气,把人养得变了形,皮相改变,所以才会被老卓骂丑。
老卓评价贺家时提过,贺家年轻一辈,真要论才学人品,也就年轻一辈的贺六较为中正。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能得老卓这般评价,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中正,说的并非那种和稀泥的老好人,而是说这人比较有分寸感。
温故也收集了一些关于这位贺家六公子的信息。
老贺后院人多,嫡庶的儿女也多,但也只出了这么一个有点文才的。
所以老贺寄予厚望,早早把贺六送到皇城外面的书院,求学于名师名校,远离皇城的浮华喧嚣。生怕这么一棵良材被污染了。
换个角度来说,皇城知名外戚贺家是啥样,老贺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
此时,贺明远见这边的事情已经忙完,便走过来。
温故,赵暮,贺明远,三个读书人。很客套,很场面化地来了一系列文人间的见面问候礼仪。
“啧。”
旁边的赵昆只觉得牙酸,他比较崇武,对文人的这一套实在不习惯。看不出有多高端,他只觉得这帮人都很装。
气场不合的赵昆往旁边挪了两步,跟何大凑一起小声蛐蛐,把空间留给这三位文人。
这边,贺明远道出来意。
他今天备了一份礼,过来致歉。
自己亲爹挑事,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陷入更难堪的境地。但如今贺家的处境,树敌太多,不是好事。
贺老爷子那天坐轿子出来的时候,贺明远其实拦过,被挡回去了。
今儿过来道歉,确实是真心诚意,姿态也放得很低。
赵昆支着耳朵听得撇嘴,心说:你道歉有什么用?你老爹指不定还在家里咩咩骂呢!
一想起坊间传言的“贺咩咩”,赵昆继续憋着笑,跟何大一起蛐蛐某人。
贺明远察觉到了,心下也觉得无力。没办法,他拗不过他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